共有产权住房:多举措满足“夹心层”居民住房需求
如果你买不起普通商品房,又没有资格申请普通保障房,那么“共有产权住房”将是一个全新的选择。近期,备受市场关注的共有产权住房又有了实质性进展,一批共有产权房项目在北京、南京、福州、烟台等城市落地,部分城市“夹心层”居民率先尝到了甜头。专家表示,作为住房制度的全新探索和有效补充,共有产权住房的推广将对稳定房价预期起到积极作用。
共有产权住房,是指地方政府让渡部分土地出让收益,然后以较低的价格配售给符合条件的保障对象家庭;由保障对象家庭与地方政府签订合同,约定双方的产权份额以及保障房将来上市交易的条件,以及所得价款的分配份额,而房屋产权可由政府和市民按一定比例持有。
简单来说,就是买房人和政府共同出钱购买一套房子,各拥有一部分产权。“由于房价急速上涨,不仅把中低收入家庭排挤出了商品住房市场,部分城市的中产阶级也难以通过自身的能力购买商品房,形成了新的夹心阶层。”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胡志刚说,这一群体既不符合条件,也不愿意租住公租房或廉租房,他们作为刚性需求或者改善性需求的家庭,盼望拥有产权房。
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理事长孟晓苏认为,共有产权主要是解决“夹心层”的问题。对于那些买不起商品房但又无法享受保障房的人,政府可以用共有产权的方式解决这些群体的需求。
针对上述问题,江苏淮安自2007年开始首推“共有产权”试点,上海2009年启动共有产权保障房的建设项目。2014年4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六部门将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淮安、黄石作为共有产权住房试点城市。2017年8月3日,《北京市共有产权住房管理暂行办法》正式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