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SOHO中国上市之后的刺激生活
潘石屹:SOHO中国上市之后的“刺激生活”
潘石屹:SOHO中国上市之后的“刺激生活” MBAChina 地产名人潘石屹在离开镁光灯的时候,更像个平常人,他会频繁地向身边的人发问,有时也会显得局促不安。在宣布成功收购上海第一烂尾楼东海广场消息的前一刻,他问《中国经营报》记者:“你觉得我卖6万元怎么样?贵不贵?”
仅仅在几分钟之前,他还在镁光灯下与华远地产总裁任志强“一唱一和”,大谈楼市未来走势,信心满满,收放自如。但当真正离开镁光灯的那一刻,他实质上是个悲观主义者,他曾戏称自己是“受惊吓的小孩”。
然而,正是这样性格的潘石屹和SOHO(中国),在上市之后,生存于如今的中国楼市,却不得不开始过起“刺激”的日子:有香港上市公司的投资者紧盯,SOHO(中国)急需利用手头200亿元现金进行扩张,东海广场或许只是潘石屹 “刺激”2009的开始。
一招险棋
24.5亿元拿下上海“地标”,这个西北人终于圆了他的上海梦。
2009年春节前后,尚纠结于前门项目前途的潘石屹决意到上海“一试身手”。此时,SOHO(中国)已经是手握大笔现金的“富人”。在2008年年底中国楼市一片惨淡的情况下,潘石屹早早地抛出了“地产界百日巨变”论,他觉得自己收购的机会到了,正是这样的原因,上海的东海广场进入潘石屹的视线,让他很有信心的是,东海广场的持有者摩根士丹利也因为当时的美国金融危机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我觉得价格上打对折收购应该是可能的吧。”牛年春节前后,潘石屹曾如是对《中国经营报》记者预期。但是,半年多的谈判过后,双方的成交价却是以24.5亿元买下东海广场一期项目,这几乎与摩根士丹利当时接手东海广场的价格相差无几。
潘石屹善于卖房。但即便如此,牛年春节前后,SOHO(中国)一度还是对接盘东海广场之后的销售“心里没底”。当时SOHO (中国)曾专门对江浙一带的客户投资习惯进行了研究,并且对“晋察冀”地区潘石屹的“传统粉丝”是否会跟随SOHO(中国)前往上海好好进行了一番评估。
改变往往意味着风险。尤其在东海广场上,潘石屹自己也深知这是一个充满了债权、股权纠纷的项目,而在摩根士丹利购买物业的历史上,平价出让,几乎也是仅此一例。更刺激的是,在收购过程中,SOHO(中国)先是收到了上海天怡的律师函,随后又曝出了东海广场漏税6000万元的消息。#p#分页标题#e#
潘石屹向记者坦陈,在与摩根士丹利的谈判过程中,他确实接到来自上海天怡的律师函以及上海天怡方面对东海广场的利益主张,“当时我们也有些紧张,随后我问阎岩,有没有风险,随后我们又把这份律师函附在一起,发给了摩根士丹利,同时也向他们询问法律意见。”
潘石屹其时不仅询问了自己的法律顾问、摩根士丹利,还向上海市政府的有关部门多次求证,直到得到趋于一致的结论——作为善意第三方,SOHO(中国)与摩根士丹利的交易得到法律和政府保护,潘石屹才让自己的总裁阎岩飞赴澳门,与摩根士丹利签约。
然而,此后传出的东海广场漏税6000万元的消息还是让潘石屹有些哭笑不得。“收购的时候就怕出现这样的欠税问题,我让法律顾问和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员专门进行了仔细的审计,结论是,没有相关方面的财务和税务问题。”潘石屹说。
潘石屹十分谨慎地告诉记者,SOHO(中国)购买的是“上海东海广场”一期的房屋产权,而不是项目公司,至于项目开发商在销售房产前开发权益的转让、由此产生的开发权益变更以及纳税义务的履行与SOHO(中国)没有关系。
必要刺激
潘石屹应该并不喜欢这样的“刺激生活”。但自从SOHO(中国)在香港上市之日起,这一切似乎就由不得他了。东海广场这被外界普遍看做是一招险棋的“步法”之所以出现在潘石屹的棋谱当中,也更多的是由于上市公司的业绩要求使然。
http://www.jingxigui.com/n/80389.html
http://www.hzhe123.cn/n/177127.html
http://www.faxianbaike.com/lvyou/1270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