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概念股持续抬升翻身仗不好打
种业概念股持续抬升翻身仗不好打
在此前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成为2021年经济工作的八项重点任务之一,据了解,这也是近十年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第一次特地强调种业。
会议提到,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而此前提到“卡脖子”大多与芯片等核心技术领域相关,可见在疫情以及当前国内外局势之下,农业作为国家的基础性产业,发展种业具备基础性和必要性。
我国目前种业大而不强特点突出。有分析人士表示,虽然国内目前的农业育种技术可以满足小麦、玉米、稻谷等主粮生产的需求,但在棉花、蔬菜等经济作物的种子核心研发技术上,仍与国际同业公司有一定差距,因此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十分关键。
种业概念股抬升
在迎来明显政策利好后,种业股于21日集体拉升。截至22日收盘,统计显示,种业股平均两日区间涨幅为10.14%,丰乐种业、隆平高科、农发种业、荃银高科、登海种业的两日区间涨幅均高于10%。
丰乐种业连续两日涨停,在种业股中涨幅最大。据了解,该公司为我国第一家上市的种子行业公司,主要产品有杂交水稻种子、杂交玉米种子、常规稻种子、瓜菜种子等。涨幅第二位的是隆平高科,该公司是由财政部控股,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名字命名,公司核心产品是水稻种子、玉米种子、蔬菜种子。
不过针对种业股的大涨,有分析认为该现象是受到政策刺激后的反应,后续是否具有持续性还有待观察。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个别公司股价在22日存在回调。
目前我国种业市场规模达1200多亿,位居世界第二,但大而不强特征突出。种企盈利承压,竞争激烈且同质化现象严重。据了解,自2014年深化品种审定“放管服”改革以及新《种子法》实施以来,品种审定速度大幅提升,至2017年审定品种爆发式增长,新品种井喷的同时,种子供给过剩,且突破性品种缺少,导致同质化竞争严重。目前行业整合速度加快,但行业集中度仍旧较低。数据显示,种子企业数量由2010年的8700多家减少到2016年的4316家,在2018年又回升到5808家。
此外,由于近年玉米、水稻种植面积减少,同时国家改革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出台,逐步降低了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种企盈利空间进一步被挤压。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近三年来上市种业公司的盈利情况下滑显著。其中登海种业、隆平高科、ST敦种、神农科技的2019年净利润为负。隆平高科净利润下降幅度最大,从2017年的8.9亿元下降至2019年的-1.8亿元。荃银高科虽在2019年的种业股业绩中表现最优,但与2017年相比也有一定程度的下滑。
不过,华西证券认为,在新冠肺炎疫情以及草地贪夜蛾等外部因素影响下,以转基因育种为代表的生物育种技术放开节奏有望加速。转基因政策一旦放开,种企盈利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
某业内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种业一直是我国农业发展上的一块短板,虽然从农科院到县乡的农技站都有相应的种子研发任务,但在核心领域来说与国际上的头部企业相比有较大的差距。目前我国的农业育种技术可以满足小麦、玉米、稻谷等主粮生产的需求,袁隆平团队的水稻技术更是在国际上领先。但在棉花、蔬菜等经济作物的种子研发上,国内企业的核心技术仍旧与国际同业公司有较大差距。
为什么会“卡脖子”
种子为什么被认为是农业的“芯片”?
“在农业生产中种子很关键,”上海弘辉种植业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水稻组组长张洁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以水稻为例,目前大部分优良品种都属于杂交,第二代就会严重退化,必须要再次购买种子才能种植,而买来的种子没有亲本,无法进行繁育,所以一旦在种子上落后于人,就存在未来受制于人的风险。
此外,一些杂交品种的种子具有“侵略性”,由于每次收获都会有部分成熟的种子或根系等留在土地中无法根除,如此一来,未来想替换的难度就会很大,因此一旦种业被渗透,局面就会变得很被动。
在今年11月举行的中国种子协会顾问组成员座谈会提出,“十四五”时期的中国种业是关于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高科技的核心产业,但目前我国除水稻、小麦两大口粮及一些特有品种在育种技术上有一定优势外,其他作物育种手段和创新技术存在明显差距。
记者了解到,国内育种行业落后,主要是此前国内对种业的重视程度不够,而这与整体行业的投入产出比较低有关。目前育种主要有两大方式,一种是在实验室中进行分子选育,另一种是传统的杂交,将不同品种的优势进行搭配。在国内,传统杂交的方式较多,这也意味着育种的时间成本较高,效率较低。
张洁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新品种需要反复进行杂交试验,寻找表现更好的品种,同时也需要反复测试其稳定性,以及寻找最合适的栽培技术,总体而言工作量其实非常大。另一方面,大部分试验品在反复实验中会夭折和淘汰,因此一个新品种从研发到顺利上市,一般要7~8年以上的时间,甚至10年以上更长的时间。
育种研发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杂交需要大量的种源做基础。比如弘辉种植表示,其在2014年正式成立育种研发中心,但在2006年到2012年,6年时间都在做材料积累,也就是积累不同品种的水稻种子。
另一方面,中国种子协会的报告中指出,我国种业创新动力不足,研发投入不高,创新能力不强,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与我国对品种权保护意识不强,保护力度不够、保护水平不高直接相关,没有形成良好的创新环境,阻碍了种业创新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