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还会涨价吗
玉米还会涨价吗?
时至年底,位于松辽平原腹地的吉林省德惠市天寒地冻,对于辛劳了整个夏秋季节的农民而言,本应是猫冬、准备过年的季节,惠发乡太兴村的种粮大户张磊却没闲着。
最近,他在微信朋友圈发出了高价流转土地、求购各种拖拉机的消息,还参加了省农机合作社召开的论坛。
之所以如此干劲十足,很大程度上因为不断上涨的玉米价格。今年,张磊种了30多垧玉米,11月初,秋粮收购初期,在地里收割完就直接卖给了饲料企业,潮粮每斤1元的价格相比去年涨了1毛钱,每垧地净利润达到近1万元。
“今年赚了30多万,比平常年景多多了,正常情况下,也就能挣15万左右。”张磊告诉记者。
盈利远超预期,张磊却还是有些小遗憾,今年秋粮入市以来,玉米价格一路上涨,市场呈现购销两旺态势。“最高时潮粮涨到一块一,我每斤少卖了1毛钱,一共少卖了7万多块钱。”张磊说。
玉米是三大主粮中产业链最长、用途最广的一个品种,因为年初以来持续的价格上涨,成为今年最受关注的粮食品种。目前玉米市场形势如何,哪些原因造成此轮玉米价格上涨,后市还会不会出现持续性上涨?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近日深入玉米主产区吉林省,对种粮农民和玉米收购、加工企业进行了调研。
收购方调价,农户惜售
“变化很快。”对今年玉米市场形势,吉林德翔集团总裁王小兵如此总结。
作为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企业,德翔集团每年需要采购12万吨玉米用于饲料加工,王小兵见证了本轮玉米价格从1800元每吨上涨到11月份的高点2600元每吨。
他告诉记者,今年秋粮收购季节,德翔从11月7日开始收粮,20天收购了2万吨,当时30个水分的潮粮价格是每斤0.94元,烘干成市场上标准规格的14个水分的干粮,综合成本为2350元每吨。
随后的12月初开始第二轮收粮,这时同样规格的粮食市场价格就涨到了1.09元每斤,截止到12月17日,德翔收购了1.5万吨,烘干后综合成本达到了2550元。“前后一个多月每吨差价就达到200块钱。”王小兵说。
和价格一起变化的,还有买卖各方的心态。事实上,12月中旬开始,吉林的各粮食收购企业已经开始小幅下调收购价格,每吨下调10至50元。
近期,记者在吉林省公主岭市、德惠市、吉林市等地调研发现,由于前期玉米价格的强势运行,市场价格回落后,农民观望心态明显,各粮食收购企业都只有零星的农户在卖粮。在公主岭市,种粮大户韩正虽然收获后就将十几垧地的玉米存在了当地的农业技术服务公司,但是并不着急立即结账,还想看看价格会不会继续上涨。
▲10月26日,在吉林省磐石市烟筒山镇,农民将收获的玉米倒入拖拉机。图/新华社发
当地多位粮食收购企业人士告诉记者,从11月秋粮收购开始到12月上旬,各个粮食收购点都有几十辆卖粮车在排队。
而这其实是买卖双方博弈的一个状态,前期价格一路上涨,农民想着可能还能够继续上涨,等着卖更高的价钱,但是加工企业、饲料企业考虑到供求和成本因素,可能判断不支持进一步上涨,所以近期纷纷小幅下调了收购价格。
购销两旺推高价格
无论是“一个月涨200块”还是“少卖了7万”,背后都是秋粮上市以来,玉米价格上涨、购销两旺的真实写照。
今年春节后,玉米价格开始恢复性上涨,9月份新粮上市后小幅回落,之后再次上涨。11月份,玉米产区批发均价每斤1.2元,同比涨29.7%,比年初涨了31.8%,价格水平创6年来新高,不过仍低于2014年9月份的历史最高价。
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处副处长刘喆告诉记者,今年新粮上市以来,全省粮食价格高开高走,多元主体入市积极,市场“购销两旺”,收购进度明显快于去年。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2月11日,吉林省玉米收购量达到182.2亿斤,其中玉米深加工企业收购27.3亿斤,同比增加97.8亿斤,增幅达到115%,主流收购价格1.19-1.25元/斤,较开秤价格上涨0.14-0.18元/斤,比去年上涨0.35-0.39元/斤。
刘喆分析,玉米价格高开高走、购销两旺、收购进度快于往年,与加工企业、贸易企业以及农户各方心态变化都密不可分。
首先,随着农民余粮的减少,中粮公主岭、中粮榆树、松原嘉吉、梨树新天龙等企业为达到本轮收购期建立全年玉米库存的收购计划,纷纷上调收购价格吸引本地及周边粮源,多建库存心态增强。
其次,各类贸易主体收购意愿强烈。他们调研了解,省内多元收购主体普遍对后期玉米价格持向好预期,降雪后气温降低也有利于玉米储存,企业入市收购意愿强烈,国有企业、基层贸易企业、烘干塔等开库和收购数量明显高于去年。
此外,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走访农户了解到,近期市场价格快速上涨,部分农户出现惜售看涨心理,但由于价格水平已超过多数农民心理预期,种粮收益较为理想,售粮积极性高于往年,售粮周期提前,省内已有部分村屯粮食基本销售完毕。
不支持大幅上涨
购销两旺背后,哪些原因让本来价格浮动不是太大的粮食出现了如此强势的上涨?加工、贸易企业为何如此积极入市?目前短暂回落之后,玉米会否出现再次暴涨?
接受采访的行业专家普遍认为,推动今年玉米价格持续上涨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生猪产能持续恢复,下游玉米饲料加工需求向好,玉米消费明显增加;二是玉米产需存在缺口,市场看涨预期增强,资本炒作和贸易商囤粮加剧;三是东北部分地区玉米因台风倒伏,收获成本每斤增加了近2毛钱,台风对玉米产量影响不大,主要是增加了收获成本,因此农民都希望卖个好价钱。
▲10月27日,在吉林省舒兰市溪河镇松凤村,农民驾驶改装农机收割倒伏玉米。图/新华社发
供需缺口、多元主体入市囤粮甚至炒作、成本增加共同推高了玉米价格恢复性上涨成为市场共识,但是同比30%的涨幅还会继续扩大吗?
收购价向下微调及市场的博弈一定程度上说明各方判断不一,需方成本上升,进一步提价动力不足。看着价格一步步上涨,种粮户则还想看看会不会进一步上涨。
在此前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粮食储备司司长秦玉云表示,今年以来,累计投放政策性玉米7000多万吨,目前已基本完成出库。同时,还轮出了一定数量的政府储备玉米。据了解,这些玉米相当部分进入了流通环节,并未加工消化。
此外,秦玉云还表示,由于玉米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市场风险正在逐步累积,对此一定要理性看待,心中有数,控制好经营风险。
不少业内专家也分析认为,今年玉米处在丰收年,价格的上涨也能让农民的积极性提升,有助于明年的玉米种植,接下来玉米不会大幅度上涨。采访中,吉林多位种粮农民也告诉记者,目前玉米是经济效益最高、最省事的粮食作物,作为黄金玉米带,当地也最适合种植玉米,明年还会继续种玉米。
▲7月23日拍摄的吉林省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图/新华社发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李喜贵认为,玉米收购价格处于历史高位,从后期看,继续上行缺乏支撑。
虽然从供求关系上看,我国玉米产需存在一定的缺口,造成玉米需求企业及贸易商积极入市。但李喜贵分析,随着玉米价格上涨与小麦价格形成倒挂,部分饲料企业使用小麦替代玉米,已由华北黄淮地区扩大到华中等地区,替代使用由禽料扩大到大猪料。玉米价格涨幅大,小麦替代数量会增加,会一定程度上抑制玉米价格的上涨。
事实上,由于粮食的比价关系,玉米价格上涨将会受到小麦稻谷价格的制约,借用收购主体的看法来说,小麦价格是玉米市场的“锚定”,而我国的小麦近年来一直处于可以完全自给状态。
此外,今年以来我国玉米及替代谷物进口数量明显增加,也会进一步填平玉米供需缺口,抑制其价格进一步上涨。
今年1-10月,我国进口玉米及替代品2091万吨,同比增加839万吨,增幅67%,其中玉米782万吨、高粱402万吨、大麦598万吨、木薯296万吨和干酒糟13.4万吨。今后几个月进口玉米、高粱和大麦将陆续到货,南方港口库存将会保持较高水平。
李喜贵建议,收购主体要正确认识当前粮油市场供需形势,不应只关注玉米、关注产区,要整体看待价格走势。
“市场化条件下价格涨跌互现是正常的,预期价格过高总会有风险,一些贸易企业认为,后期价格涨幅可能跑不赢成本费用。”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