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高压线上走钢丝上下落差达50层楼高图
近日,央视官方微博上的一条消息在网上不断被转发,内容是江苏电力工人在高压电线上“走钢丝”――长江江面上200多米的高空中,3个电力工人跨越2053米,为一条超高压电线做体检。网友大赞,“阿迪力与他们相比也弱爆了”。
日前,扬子晚报记者探访了这3名电工所在的国网江苏检修分公司南京分部线路班,这个班负责南京所有高等级输电线路的检修维护,他们讲述了这项与城市运转息息相关的特殊工种鲜为人知的背后。
■任务简介
山西“来电”走高塔 青奥前要检查完毕
扬子晚报记者了解到,最近的长江大跨越检修,是早就安排好的。据国网江苏检修分公司南京分部线路班班长金海滨介绍,为了保障青奥,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要求各单位在7月1日前,完成对所有重点电力线路的检查,“大胜关长江大跨越”这条50万伏的超高压电线名列其中。
“大跨”是金海滨和同事们的“行话”。江苏省内用电的主要格局是“北电南送”,在北方发的电需要跨越长江,在南京要经由两座“大跨”――除了大胜关外,另外一座“大跨”位于三江口。
大胜关长江大跨承担着南京城用电高峰时五分之一的用电负荷。一般称1万伏至22万伏的输电电压叫做高压,22万(含)到75万伏的输电电压叫做超高压,75万伏以上的输电电压叫做特高压。
这条线路的起点是山西阳城电厂。这是江苏十多年前开国内之先河,参与投资修建的一座电厂。在山西阳城就地取煤发电,然后专供江苏。它是全国第一个跨大区远距离超高压交流输电工程,变输煤为输电,极大节省了铁路运力等各方面资源。
这条输电线路起于山西阳城,经过徐州送到南京。
任务难度
直线距离超两公里,落差达160米
在南京城林立的7000多座高电压等级电力基塔中,这两座“大跨”的四座基塔也是最特殊的几个,相较于普通基塔的50米“身高”,因为需要跨越长江,它们四个都是巨无霸,平均“身高”达到257米。这四座基塔也是南京城中,唯一4座带电梯运行的基塔。
金海滨是当天大胜关长江大跨体检的现场技术指挥,他握着对讲机指挥3名年轻的同事前进。出发的位置是长江南岸基塔电线的悬挂点,高度是227米,往前看四条电缆向下延伸,直至淹没到江雾中。长江两岸两座基塔间的直线距离是2053米,横截面为400平方毫米的电缆4根为一组,3组导线形成一个“u”字形状,从最高点的227米,到距离江面只有60米,上下落差达160多米,相当于50多层楼高。
提示1 身穿防护服,踩着跳动的电缆迈步
这次大跨体检是停电检查,但即使这样,为了安全起见,工人们还是得穿着专业的防护服,以防止静电伤害。这身防护服学名叫等电位屏蔽服,看起来和普通的工作服并没有什么区别。但是记者一摸就感到了不同,它内含铜丝和金属丝,穿在人身上后,相当于在人体外部形成了一个无形的保护场,以保证安全。
记者注意到,这套衣服分为头套、上衣、裤子、鞋子以及手套、袜子等,每一件衣物之间都有金属接口相连,一套下来,市场价最少得两千多元。
在一组每根直径只有矿泉水瓶一半粗细的电缆线上,3名维修工人最初行走的40多米是相对轻松的。因为电缆线上装有阻尼线和防震锤。导线因为自身重量等原因,在风等外力的作用下,会形成晃动,从而在悬挂点时发生共振和扭曲,而阻尼线和防震锤正是起到谐振的作用,抵消导线的震动以保护基塔。因而这段线路基本不会晃动,检修工人如履平地,轻松走完。
从此往下,便是艰难行程的开始。除了要克服恐高等因素外,检修工人最重要的“敌人”便是脚下的电缆,而这条电缆偏偏又是工人们在高空中的唯一依靠。
金海滨介绍,在高空中的电缆,其实是不断跳跃和扭动的,这些在平地的人们肉眼很难察觉。因而工人们需要练就一项“踩波峰”的本领,等到电缆弹起来迈步,然后一个接一个踩着“波峰”行进。
提示2 孤独难耐,要数着间隔棒找终点
在高空中,工人们的保障是一条保险绳,这条绳系在腰间,把一组4根电缆和人圈在一起,这样工人一旦踩空,顶多只是会掉下电缆悬在空中。金海滨自信地表示,手下的这帮工人基本不会犯这样的错误,“外人看起来很危险,但对我们来讲比较平常。”
金海滨也介绍,能够上这样跨越长江高空“走线”,工人至少也得有八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才行。2053米的长江大跨越,极度考验“钢丝”上工人的心智和体力。如果说一般高空的检修是短跑,那么这条“大跨”则相当于万米马拉松,没有相当的耐力,很难征服。当你一个人踩在高空中不足脚掌宽的电缆上,孤独、费力地往前跋涉时,一时半会儿你很难看到终点。
在高空之中,工人们也有自己调节的方式。金海滨介绍,2053米的大跨,几乎每隔50米就有一个间隔棒,总共有42个间隔棒。因而工人只需在心中默数,自己检查经过了多少个间隔棒,便能明白距离终点还有多远。
所谓间隔棒是应用在超高压输电线上的一种装置,状如“十”字形。它的作用是为了保证同组4根导线间保持间距不变,以满足电气性能。
提示3 “爬坡”最累,几乎手脚并用
到了大跨的u形谷底,也就是距离江面最近的位置是检修工人们最辛苦的时刻。因为此时晃动、振动最为厉害,工人们在此会有一个短暂的调整,然后往u形大跨的另一头继续挺进。如此,在大跨之上,工人们“走钢丝”的路线图是,先是一段下坡,然后是一段接近平行的谷底,最后是一段艰难的上坡“路段”。
金海滨介绍,最开始的“下坡”考验的是脚掌的“抓地力”;到后半段“上坡”路段,也即从距离江面60米的部位上升到电缆悬挂点所在的227米,这段路程工人们几乎是“同手同脚”在走路,双脚只是辅助,主要依靠双手拉着行进。
这也是何以两千多米的大跨,工人们需要两个多小时的原因,这还是在他们此前不久前曾经走过一次的前提下,如果工人们初次走,至少也得两个半小时以上。
■额外任务
查158条超高压线 等于宁京走个来回
尽管平均年龄只有24岁,但这趟大跨走线下来,杨勇、何涛、杨威三个人还是累得一头汗。最后,三人的体检结论是,这条大跨“运行健康”。
看着年轻的同事“走线”,金海滨想到了1996年时的自己。那年南京建成了第一条50万伏的超高压输电线路,是一条过境线路,从安徽繁昌到无锡斗山。金海滨第一次走在了50万伏的超高压输电线路上。
2005年,大胜关长江大跨建成投入使用时,也是金海滨和同事一道走的线,这一趟金海滨走了3个小时。
如此,金海滨和他的几十个同事们常年在半空的电缆之上,维持着这座城市电力的正常运转,并因之见证了南京电力的发展。从1996年第一条50万伏超高压输电线路,到现在的16条,总公里长756.5公里,相当于南京到上海一个来回。
除了50万伏的超高压输电线路的检修维护外,金海滨所在的线路班另一项重要的工作对象是22万伏的超高压输电线路。这种线路比前者更多,南京城总共有158条,总长度达2033.5公里,相当于南京到北京走个来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