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石市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湖北黄石市是我国工业的发祥地和老工业基地,又是举世闻名的“铜都”。近些年来,该市市委市政府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奋发有为,生所勃勃地率领全市人民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这是中国工业报记者日前从湖北省人民政府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据了解,2017年4月,黄石被确定为全国首批12个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之一,是湖北省唯一列入的城市。示范区建设的目标:通过3-5年的努力,全力培育4个千亿元、2个500亿元和4个200亿元产业集群,努力把黄石建成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特钢和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生命健康产业基地、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中心。示范区建设的载体主要是两大示范园区:一个是黄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示范园;另一个是黄石新港(物流)工业园示范园。
那么,黄石市是如何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呢?
调结构 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首先是稳住一头。就是通过大规模技改,推进传统产业“有中出新、再发新芽”。去年该市完成技改投资250多亿元、增长141%,呈现井喷态,华新百年复兴基地、劲牌健康白酒基地、新冶钢三大技改工程、大冶有色40万吨电解铜等总投资300亿元的十大技改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其次是壮大一端。就是通过加大产业链招商,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无中生有”、由小到大,年均增长30%以上,先后成功引进台湾沪士电子等多家龙头企业,本月初,在深圳招商推介会上又签约12个项目、总投资291亿元;投资100多亿元的汉龙新能源汽车已实现量产,预计今年产量可达8万辆、产值100亿元,带动总投资近80亿元的12个汽车配套产业项目落地,形成“雁阵效应”。
再次是调整投资结构。聚焦投资质量和效益,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脱虚向实,投向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去年完成工业投资626亿元、占固投比重达40.7%。大力推广PPP模式,充分激活民间投资,去年完成民间投资1033亿元。
此外,调整空间结构。为破解城市发展空间制约,该市跨过黄荆山、挺进大冶湖,在45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谋划建设大冶湖生态新区。目前,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80亿元,20平方公里核心区基本建成,今年10月,湖北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将在核心区开幕,大冶湖生态新区将“惊艳亮相”。
换动能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黄石市加速推进“3个10”科创工程(十大产业研究院、十大工程技术中心、十大重点实验室),新组建模具钢、铜等产业研究院5家,黄石大冶湖高新区获批国家级高新区。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全市27家企业被认定为“科技小巨人”、隐形冠军企业,湖北名牌产品达29个,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通过国家预验收。
该市深化“放管服”改革,率先推行“先建后验”等改革,促进审批效能提速。深化经济领域改革,大力发展“四新”经济,内贸流通体制改革、物流标准化试点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深化社会领域改革,黄石信用状况地级市综合排名全国第三。
此外,加快黄石新港“亿吨大港”建设,先后开通江海直航、进港铁路、“翻坝第二通道”黄蓉铁路货运班列。加快棋盘洲、武穴长江大桥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武九客专、黄石到阳新一级公路等建成。建成全省第二家国家级保税物流中心,目前正在积极申报综保区,引导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近三年新增外贸市场主体100余家。
转方式 开辟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黄石市坚持要素资源向主导产业、优势产业集中配置,持续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服务活动,出台“金融八条”,设立4支16亿元产业引导基金,市级投融资平台资产规模达1164亿元。出台人才“黄金十条”,培育引进人才2.5万人。推进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探索土地短租新模式,新增项目用地近万亩。
该市坚持每个园区重点发展1个主导产业,加快打造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十大特色产业园区”,构建链条完整、配套齐全的良好产业生态,实现集群发展、错位发展。引导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老城区80%的企业实现退城入园。
同时积极探索“资源+”新模式,通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举办中国地矿科普大会、第二届全国工业旅游创新大会等方式,让“藏在深闺”的地矿资源、工业遗址,转化为科普、文化、旅游资源,充分展示“山水园林市、最美工业城”的独特魅力,黄石工业旅游综合实力全国排名第九。
促协调 构筑高质量发展新支撑
该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大力实施乡村振兴,突出抓好10个中心镇、100个中心村建设,重大生产力布局全域统筹,推动华新百年复兴基地等重大产业项目在开发区、阳新县建设,大冶市列入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3个乡镇入围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阳新县南市村入选中国现代新村。
黄石市深入实施精准脱贫,全市累计脱贫8.7万人、出列131个村,成功入列全国地级市全面小康指数百强。已完成棚改5.8万户,近20万人告别棚户区搬进新家。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均在80%以上,去年预算安排5.6亿元弥补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缺口。
同时,该市统筹推进“水、山、气、土”综合治理,深入实施“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着力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先后关停非法码头、露天采石场、模具钢企业各100多家,完成矿区生态修复治理近万亩、造林绿化60多万亩,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
据悉,目前黄石市已走过转型的阵痛期,呈现出多年未见的均衡协调高质量发展态势。GDP增速由2015年的5.3%上升到2017年的7.7%,去年工业增加值、利润和用电量等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今年元到4月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居全省第一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2%,居全省第二位;地方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6.7%,居全省第5位。元到4月份,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建材等传统产业实现两位数增长;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汽车制造等新兴产业增长均超过80%。黄石开发区PCB产能总规模超过2000万平方米/年,成为全国第三大PCB产业集聚区。
谈及下一步示范区建设的打算,黄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叶战平在会上强调:一是坚持全要素科学配置;二是坚持全产业链协同推进;三是坚持全地域统筹发展。黄石有信心和决心奋力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版”,争做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