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员直接擢升基金经理张宏民比李凯更菜
研究员直接擢升基金经理张宏民比李凯更“菜”
研究员直接擢升基金经理张宏民比李凯更“菜” 更新时间:2010-9-4 7:05:24 2010年8月的最后一天,嘉实海外中国的净值定格在了0.639元,在所有QDII基金中排名倒数第二。“做成这样还能在投委会任职的,恐怕就李凯一个人吧。”北京一位基金业内人士评论道。
“信心决胜未来。”这是嘉实基金近日在某营销类奖项总决赛上,介绍嘉实基金成立10周年品牌传播项目的标题。作为老十家基金公司之一,在基金业的多事之秋时,嘉实基金也在所难免遇到了许多问题。
股东,又见股东
股东方向基金公司派出代言人屡见不鲜。
嘉实第一只QDII的前任基金经理李凯就来自其外资股东方德意志资产管理,当年被嘉实高薪挖角,曾担任德意志银行高级基金经理、研究总监。据嘉实恒生中国企业指数证券投资基金招募说明书显示,2007年加入嘉实的李凯目前仍担任总经理助理以及投资决策委员会委员,而其卸任嘉实海外中国基金经理则是在2009年10月。
目前持有嘉实基金30%股份的德意志资产管理与嘉实基金的合作始于2005年。从德意志银行的网站上,可以了解到当时德意志银行对嘉实基金公司进行了战略性的投资,购买了其19.5%的股份,并于2008年1月增持至30%。2009年7月,德意志资产管理公司与嘉实签订了一项协议,使得双方的合作关系得到进一步加深。德意志资产管理公司将旗下包括亚洲股票、大中华股票在内的数只由DWS管理的共同基金委托给嘉实国际管理,并向嘉实的全资子公司HGI派驻多名高级管理人员以及一支销售团队。在全球范围内,德意志资产管理公司仍然是这些基金的投资经理和销售者。
嘉实服务和嘉实价值优势基金经理陈勤曾告诉记者:“我们现在投研分为6个小组,另外研究平台则分为嘉实北京和嘉实国际。”
记者获悉,嘉实国际的研究团队主要以德意志资管原班人马为主。而李凯在卸任前接受中证报记者采访时曾经表示,德意志资管的团队可以为嘉实基金的QDII投资提供很好的建议,也有助于嘉实基金丰富QDII 产品,为国内投资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时过境迁,在首只QDII仍面临巨额亏损的时候,这个团队能否助力嘉实恒生中国企业指数证券投资基金,还真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我感觉是互相利用吧。嘉实想争取更多的海外业务,我们在海外路演的时候也碰到过,嘉实在争抢海外家族基金和养老金投资中国的额度时,力度很大,所以德银是个很好的平台。而德银想进入中国市场,嘉实基金也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德银分别入股华夏银行、山西证券和嘉实基金来看,他们在中国的野心不小。”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的管理人员向记者透露。
“不靠谱”的基金经理?
如果将这只新发行的QDII计算在内,嘉实基金旗下共有21只基金产品,但是据资讯统计,管理这21只产品的共19名基金经理,其中徐晨光、邵健、陈勤和魏莉目前都担任两只基金的经理。
嘉实基金公司旗下产品基金经理换岗频繁,基金经理短缺等现象曾饱受媒体质疑。仅2009年,嘉实基金就有8只基金出现了基金经理更换,包括嘉实成长收益、嘉实多元债券、嘉实货币、嘉实丰和、嘉实稳健、嘉实超短债、嘉实增长与嘉实泰和。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调动过后,曾经最赚钱的女基金经理党开宇离开公募,专职打理嘉实的专户业务。
而另一项饱受媒体质疑的是投资研究两部门不分家的现象。在党开宇离开公募业务后,似乎仍然未能得到彻底解决。在嘉实基金的一次发布会上,副总经理戴京焦被基金经理们称为“专职研究总监”,公司内部其他工作人员则称戴京焦为分管投研副总经理,媒体多称其为投资总监。“严格来说,投资和研究是应该分开的,基金契约中有相关的内容,如果没有分得很清楚,也容易造成部门间配合不力。”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指出。
好买基金网分析师刘朝阳指出,基金行业内人才流失是普遍现象。制度是人定的,每个公司都不同,可能嘉实的基金经理培养比较严格,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基金经理的短缺。
记者注意到,该QDII拟任基金经理张宏民从未担任过基金经理助理,而是从研究人员直接擢升为基金经理,对此嘉实公司回复说:“张宏民先生在加入本公司以前曾经协助中信证券金融工程小组开发他们的指数系统,2000年加入本公司后,一直在从事指数化投资和定量投资的研究工作。嘉实目前不设置“基金经理助理”的职位,从2005年8月嘉实沪深300成立开始,张宏民先生一直协助基金经理管理这只基金,有着丰富的指数化投资管理经验。”
嘉实第一只QDII发行规模达到297.5亿份,当年其火爆销售盛况让人惊叹,但其后来表现更让人大跌眼镜,履历光鲜的李凯带给投资者的是套牢和悲伤,而今,根本无投资实战经验的“菜鸟”张宏民能给投资者惊喜吗?至少在现在,没有理由更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