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华夏基金联袂杀入钱江摩托问题股被调查
社保、华夏基金联袂杀入钱江摩托问题股被调查
社保、华夏基金联袂杀入钱江摩托问题股被调查 更新时间:2010-5-1 8:50:18 市场人士指出,华夏系基金一贯偏爱重组股,华夏成长在一季度重仓买入钱江摩托或许就是看中了公司的重组预期。前期,江苏三友因为涉嫌欺诈上市而受到证监局立案调查,但是社保基金六零三组合却在一季度买入了150万股,成为江苏三友的第八大流通股东。 昨日,钱江摩托发布了今年一季报。虽然公司一季度业绩一般,并因在3月中旬被浙江证监局立案调查而名声大噪,但并不妨碍机构对公司的力挺:一季度,大名鼎鼎的华夏成长基金与社保基金六零二组合一起杀入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
一季度实现净利3902万元
季报显示,一季度钱江摩托实现营业收入12.29亿元,同比增长11.0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02.43万元,同比增长89.21%;折合每股收益0.09元,净资产收益率为2.86%。
衍生品投资的成功为钱江摩托一季度业绩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公司前期就曾发布公告,在保证正常生产经营的前提下,公司将使用不超过5000万元自有资金开展期货套期保值业务。今年年初,公司的衍生品持仓结构为期铝1635.49万元、期铜1254.30万元、期橡胶1224.27万元,期末时仅剩价值791.68万元的橡胶。1~3月,公司期货投资实现收益939.62万元,在净利润中占比24.08%。
不过有财务人士指出,在公司净利润同比大增近9成的背后,公司的现金流状况却不尽如人意。季报显示,今年前三个月,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54.77%,只有1990.36万元,这就意味着公司尽管业绩出现增长,但是现金成色并不高。
华夏在立案调查后实地调研
另外季报还显示,一季度末,华夏成长基金与社保基金六零二组合以339万股和268万股的持股量分别成为钱江摩托第三大和第五大流通股东。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3月12日,钱江摩托宣布因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浙江证监局对公司进行立案调查,但华夏成长基金与社保基金六零二组合却似乎并不在意,依然重仓持有公司股票。并且季报中还透露出一条重要信息:被立案调查的6天以后,即3月18日,华夏基金到公司厂区进行了实地调研,与公司讨论摩托车行业发展前景、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和未来发展规划等。
虽然不知道华夏基金到底是在实地调研后才买入公司股票,还是先买入了股票,遇上公司被立案调查后再去实地了解情况,但毋庸置疑的是,华夏成长基金明显押对了宝:从华夏基金调研的第二天起 ,钱江摩托股价就止跌企稳,当天大涨4.46%;随后展开一波快速上攻,并在4月23日上攻至10.88元,创下历史新高,区间涨幅超过30%。
而在此期间,钱江摩托的投资者也经历了一番 “大喜大悲”:4月8日,公司宣布控股股东或将转让公司30%以上股权;但5天后,公司又宣布三个月内不再筹划此重组事项。
市场人士指出,华夏系基金一贯偏爱重组股,华夏成长在一季度重仓买入钱江摩托或许就是看中了公司的重组预期。不过华夏成长对于买票时间的精准把握,不得不让市场再次叹服。
社保基金再次出手“问题股”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原本以稳健投资著称的社保基金近来也开始尝试投资“多样化”,不仅频频进入高估值高风险的创业板、中小板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行列,也对一些如钱江摩托、江苏三友等问题公司产生了浓厚兴趣。
前期,江苏三友因为涉嫌欺诈上市而受到证监局立案调查,但是社保基金六零三组合却在一季度买入了150万股,成为江苏三友的第八大流通股东。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券商分析师认为,社保基金买入问题股可能的原因,就是认为以前出现的瑕疵对公司基本面影响不大,更看重这些公司当前的独特题材。如钱江摩托尽管宣布三个月不筹划重组,但是已经给予了市场强烈的重组预期信号;而江苏三友下属一家子公司则与国防科技大学合作,具有一定的军工概念。
同步播报
航天电子社保一季度狂买赌重组
航天电子 4月28日公布了一季报。与业绩下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共计8家机构在一季度新进入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其中就包括有“国家队”美誉的社保基金。
航天电子一季报显示,在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新进的机构多达8家,其中社保基金106组合买入1427.95万股,位列第二大流通股东;社保基金107组合买入557.48万股,位列第十大流通股东。两只社保基金合计买入近2000万股的航天电子,占流通盘的比例达到3.28%。
尽管机构集体青睐航天电子,但是航天电子的一季度业绩却并不尽如人意。季报显示,航天电子一季度实现净利润3154万元,同比减少12.83%。既然航天电子业绩出现同比下滑,那包括社保在内的机构集体杀入的目的又是什么呢?一位券商研究员坦言,社保基金之所以大手笔买入航天电子,可能是与其重组预期有关。
齐鲁证券研究员认为,航天电子与主营有关的资产约占控股股东相关资产的50%以上,还有不到一半的相关资产目前在上市公司之外,因此从长期来看,公司存在资产注入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