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币交易流程图法币交易流程图片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法币交易流程图,法币交易流程图片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War of Crypto 一款充满想象力的区块链游戏FileCoin: 有用的工作量证明欧易uid是什么意思一文看懂互联网区块链War of Crypto 一款充满想象力的区块链游戏WarofCrypto(以下简称WoC)是一款基于Web端的PvP(player-vs-player)多人游戏(未来会支持手机版)。
它结合了部落战争、炉石传说和口袋妖怪等游戏的玩法与设计,包含数百种独一无二,可进化,可交易的英雄角色。
正如大家知道的,WoC是一款基于区块链的游戏,不过更值得一提的是WoC也是第一款采用下一代ERC-1155协议的区块链游戏(关于ERC-1155,请看这篇介绍:当ERC721被官方认可时,新的标准1155和998已经在路上了...)。
基于区块链技术,玩家对游戏中的一切资产拥有绝对的所有权。玩家可以轻松的将游戏中的资产出售掉。区块链技术甚至也可以做到将玩家在WoC中获得的成就,无缝对接到其他游戏中。比如WoC中的游戏资产,也可以在Enjin网络其他游戏中流通。
既然说到了Enjin,那么顺带一提,这也是一款与Enjin公司深度合作的游戏,不了解Enjin公司的同学请参见这篇文章:游戏道具上链的价值——且看Unity+Enjin。
7月12日,E3大展恩金(Enjin)展台,WarofCrypto放出了第一段正式预告片。
WoC的游戏背景设定在一个末日来临前的史诗般的幻想世界。这个世界面临着即将被毁灭的巨大威胁,唯有强大的英雄有能力改写世界的命运。
英雄们作为世界的守护者,将会迎击以贪婪、恐惧和嫉妒为食的堕落敌人。如果英雄们没能抵御迎面而来的无情铁骑,世界将会陷入永恒的奴役,和无尽的黑暗。
下面分别来介绍一下WoC的四个核心要素:收集,进化,战斗和交易。
当玩家在对抗敌人时,将会有很多机会将英雄收入自己的收藏中。一共有三种方式获取英雄:
英雄共有6个不同的稀有度。分别是:普通,罕见,稀有,史诗,传说和特别。下面边框的不同颜色就代表了不同的稀有度。
除了稀有度,英雄还分了不同属性。不同属性英雄之间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比如太阳系的英雄可以对自然系的英雄造成双倍伤害。
在WoC的世界里,不会存在两个一模一样的英雄。这里有两个机制确保每个英雄都有一定的区别:个体值和个性。
首先每个英雄有5个不同的能力值,分别对应攻击力,防御力,速度,血量和暴击率。而个体值就是每个英雄5项能力中每一项拥有的隐藏数值。取值范围为1-28,一经确定之后便不会随任何条件而变更,相当于英雄的DNA。个体值反映了每个英雄之间的能力差,即天赋的差距。
比如一个特定英雄,基本各项能力值为攻击力100,防御力100,速度100,血量100,暴击率100。玩家A创造出的英雄A,可能会得到这样的能力值:攻击力121,防御力107,速度113,血量127,暴击率103。而另一个玩家创造出的英雄B,则是攻击力112,防御力123,速度109,血量115,暴击率118。这两个英雄都是独一无二的,并且其中一个对另一个有细微的优势。
当英雄诞生时,还会被赋予一个个性。不同的个性反映了该英雄在哪些能力项是专长、哪些则不擅长。比如一个英雄拥有好动的个性,那么他的速度会提高10%,同时防御力会下降10%。而另一个英雄拥有耐打属性,这将会把他的防御力属性提高7%。
看到史诗、传说、属性、能力值、个体值、个性,这些熟悉的词语,相信大家都不禁想到了炉石传说和口袋妖怪两款人气大作。没错,我们的确能明显地感觉到,这款游戏的设计上有很多炉石传说和口袋妖怪的影子。
炉石传说的卡牌发行以及口袋妖怪中每个精灵的数值,在我看来都是十分适合上链的,而这款WoC正好完成了这一点。将英雄的发行以及数值上链,可以保证每个英雄的独一无二,以及可拓展性。试想一下,炉石里我们可以自己设计冒险模式,让其他玩家用自己的卡牌来挑战,或者口袋妖怪中,我们自己设计一个武道馆,让其他玩家自带精灵来挑战,难道不是十分有趣吗!!
将传统游戏中的元素和区块链技术交织在一起,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我十分期待。
每一场战斗胜利后可以获取一定的秘密尘埃。之后选择使用秘密尘埃的英雄,当这个英雄"经验槽"满的时候,就能升级了。每一次升级,可以选择增加某项能力值。当然,等级越高的英雄,越有可能在市场上以更高的价格出售。
升到一定等级之后,利用一种特殊的道具"进化石",英雄可以进化到下一个阶段。每个英雄最多可以进化两次。当进化后,英雄的能力值将大幅度提高,并且拥有全新的形态。
WoC拥有一套完整的PvP战斗系统。每次战斗可以组建一支5个英雄的队伍,和其他玩家进行战斗。每次战斗系统会自动匹配一个等级相近的玩家。
在战斗时可以看到己方和对手的状态,下面就简单展示一下战斗系统中的面板。
己方信息栏和敌方信息栏:
技能栏:
耐力栏:
最后是战斗记录:
这时玩家就可以利用游戏内的交易系统了。
玩家也可能为了其他目的进行交易,比如需要某个特定类型的英雄?需要找一个拥有特别技能的英雄?想要收集某种特别限量版的英雄?无论出于什么样的理由,总之WoC交易平台都可以完成玩家的需求。
WoC于7月28日开启了预售。预售里面总共有11个英雄,他们都拥有预售限定的皮肤。
WoC开发商LucilleGames采取了十分罕见的做法来保证预售英雄的价值。他们投入了价值12万人民币的30万颗EnjinCoin(ENJ)来完成对预售英雄的价值支撑。玩家可以将预售的英雄溶解然后得到相应数目的ENJ。
每一个预售英雄,将至少价值49ENJ,其中最稀有的英雄,将会有10000ENJ的价值保证。
举个例子,英雄Corvo,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个稀有度为史诗的英雄,我们可以将其兑换成300ENJ(大概120元人民币)。
本次预售最吸引眼球的英雄有两个。一个是稀有度为传说的拥有“黄金马铃薯”皮肤的Daagon开发商为它开出了高达10000ENJ(约合4000元人民币)的价值保证!并且只会发行10个!
另一个是拥有预售限定皮肤的LamboMooner(WhenLambo?WhenMoon?)。开发商给出了2500ENJ(约合人民币1000元)的回收价格。
预售采用购买礼包的形式,首次购买一个礼包25美元,之后每个礼包35美元。礼包里面将可能含有11个预售专属英雄中的一个。可以使用ETH、ENJ和法币进行购买。预售总共只销售1500个礼包。
原定于7月28日的预售一开始官网就遭受了DDOS攻击,然后预售被迫暂停了。
之后于8月1日重新开启预售,仅用了不到1个小时,1500个礼包便售罄了,可见玩家对WoC的看好。
最后解释一下上面提到的开发商利用ENJ给英雄做价值支撑。
这是开发商利用ENJ平台开发游戏的一个流程图。
首先开发商需要获取ENJCoin,ENJ公司一般会赞助给合伙伙伴,如果不是合作伙伴也可以在二级市场购买。
之后利用ENJ来"铸造"自己的代币。这一步可以理解成用纸和墨水,印出游戏需要的卡。
如上图所示,开发者决定制作四种级别的总计449张不同卡牌(卡牌的本质是一个ERC-20或者ERC-1155的token合约)。我们就当时普通、稀有、史诗和传说吧。
现在我们拿传说举例,总共只有20张传说卡牌(要部署20个合约),其中每张卡牌会发行5000张(这里相当于确定每个token的发行量),每张会有一个0.5ENJ的保底价值。
下一步就是玩家在游戏中通过各种方式获取这些卡牌,一般是采用开卡包的形式(就是氪金)。
之后玩家可以自由交易这些卡牌。
当某些卡牌找不到交易对象时,也可以通过将其溶解,换成ENJ。
这一切ENJ都提供了全套的开发者工具,开发者几乎不需要有太多区块链方面的知识,就可以完成。
下面我们回到WOC,用价值10000ENJ的“黄金马铃薯”Daagon为例介绍一下这套流程。
“黄金马铃薯”Daagon实际上是一个基于ERC-1155协议的token合约,这个token合约里决定了token总数为10,所以保证了其限量的特性。
开发商利用ENJ提供的开发套件,用10000*10枚ENJCoin"铸造"了10个“黄金马铃薯”Daagon。当玩家抽到这个英雄时可以选择卖出(我认为应该可以以远高于1万ENJ的价格卖出),但是如果发生了什么意外,并没有找到买家,玩家也可以将“黄金马铃薯”Daagon溶解掉,换回1万ENJ。
WoC是一款想法很大的区块链游戏,当前的亮点我觉得是WoC作为第一款采用ERC-1155协议的游戏,可以比之前的区块链游戏先驱们有一个更好的开发环境。直白来说就是可以少做妥协,不必因为区块链承载能力不足之类的原因放弃一些好的游戏想法。
ERC-1155协议相比于ERC-20和ERC-721,更像是为了游戏业量身打造的协议。而且由于WoC得到了Enjin团队的鼎力支持(ERC-1155就是由Enjin团队提出的),相信技术上的问题也会很平稳的解决。
总之我是十分看好这款游戏的,读者朋友如果感兴趣也可以去官网更详细地了解这款游戏。
参考文章:
FileCoin: 有用的工作量证明有用的工作量证明(ProofofUsefulWork)是由著名的去中心化存储项目FileCoin在它的白皮书里提出来的一个概念。工作量证明,ProofofWork,POW是实现区块链的一个重要共识方式,FileCoin要实现一个基于区块链的存储平台。所以它也要做共识,它选择的就是工作量证明共识。
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常规的工作量证明。它是区块链实现共识的一种方式。是比特币采用的方式,所以,工作量证明就是俗称的“挖矿”。比特币做为一个去中心化的点对点交易系统,要在不同的节点上维护一个共同的完全相同的帐本,来记录所有的交易,而且确保交易不会重复,不会一笔钱多花,就需要一个维护这个账本一致性的规则。大家一起遵守这个规则,就是共识。区块链常用的方法是,把这个账本分成很多页,每个页就是一个区块。每个区块由一个节点来记账,然后分发给其他节点复制,这样所有节点上的账本都是一样的。但是每个区块都由哪个节点来记录,就需要一个大家都能遵守的规则。比特币采用的方法,是让所有的节点做一道简单的数学题,题目很简单,但是计算量很大,一般要10分钟左右才能做出答案来。得到答案虽然很费时间,但是验证答案是否正确很容易。然后所有的节点同时做题,第一个做出来的节点,就得到下一个区块的记账权。因为每个区块都只有唯一一个最早做出题的节点,所以,每个区块的记账权是唯一的,而且也是很容易被其他节点验证的。节点一旦验证到其他节点得到了区块记账权,就必须复制区块,加到本地区块链中,同时开始下一个区块记账权的竞争。通过这种方式,比特币就能确保所有节点的区块链是一致的。
节点通过大量计算竞争区块记账权的的过程,就是工作量证明。所以,工作量证明系统(或者说协议、函数),是一种应对拒绝服务攻击和其他服务滥用的经济对策。它要求发起者进行一定量的运算,也就意味着需要消耗计算机一定的时间。这个概念由CynthiaDwork和MoniNaor1993年在学术论文中首次提出。而工作量证明(POW)这个名词,则是在1999年MarkusJakobsson和AriJuels的文章中才被真正提出。
实现区块链共识的方式还有很多,如POS,DPOS,POA,PBFT等等,但是工作量证明是唯一被时间验证过(11年)的在公链上运行的区块链共识机制。
工作量证明存在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呢?还是用比特币为例。比特币节点为了获取出块权做得那个数学题,叫哈希运算。计算量非常大,每一台参与比特币挖矿的矿机都要时刻进行这个计算,耗费大量的电力。这个计算不像其他的如大数据处理的计算,可以产生一些价值,它的唯一目的,就是竞争出一个节点,成为下一区块的出块者。目前比特币每年消耗电量约25.5亿瓦,这相当于全球电量的0.5%,是爱尔兰一年的耗电量。反对POW的人纷纷指责挖矿将电力资源浪费在虚无缥缈的数字货币上,还称之为自由主义的“泔水”。
但是,认为POW是浪费的电的人不知道,正是能源和算力打造了比特币安全不可攻破的体系。
一张100元的现金不只是你我认为他值100,而是整个社会群体都认为他值100,价值就是来自于共识。比特币是社区行为,来自不同国家的人聚集到社区,用互联网来建立秩序,它的意义也是来自于群体共识,只要大家都相信比特币有价值,只共识存在,那么他就有价值,和法币一模一样。所以产生价值认同并不一定需要国家来驱动,比特币改革了一种传递信任的载体和媒介,千百年来,人类社会通过多少流血战争建立的政权和共识,现在兵不血刃,只是耗费些电力就实现,岂不是更先进。
总结而言,要想设计一个去中心化而且安全的数字货币,能源和算力是必要的代价。工作量证明是以去中心化形式构建安全产权认证系统的唯一方案。所以认为POW是浪费的电的人不知道,正是能源和算力打造了比特币安全不可攻破的体系。现在比特币全网算力已经达到一个非常恐怖的地步,任何人想要发动51%算力攻击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POW算法使比特币系统牢不可破。
为缔造价值而产生的消耗不叫浪费。
但是,如此多的算力,是否可以用来创造更多的价值呢?用FileCoin的话说,工作量证明,还有没有其他用途呢?
FileCoin是分布式存储行业的明星项目。他的开发团队ProtocolLab就是开发IPFS协议的团队,以至于很多人都分不清FileCoin和IPFS的区别。可以说是2017年FileCoin的1CO,把这个行业推向巅峰,也引出了一系列的同类型项目。本文无意于赞誉或者贬低这个项目,只想结合自己从事这个行业的经验,表达一些自己的观点,尽量做到客观公正。希望对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有一些启发。
FileCoin在白皮书中提出要实现一个有用的工作量证明,实际上就是认可了,要打造一个安全不可攻破的区块链,就必须消耗工作量。但是,他们不希望为这个工作量做出的计算完全被浪费,所以想把这个工作量利用起来。所以,他们想到的方法是,在工作量证明里加入存储空间的使用率。这样,所有的节点为了形成共识,就必须提供存储空间来存文件。这个存储空间就可以存用户数据,就是有用的。
那我们来看一下FileCoin是怎样实现这种有用的工作量证明共识的。
Filecoin采用的共识机制并不是简单的工作量证明,而是一种叫做预期共识(ExpectedConsensus,简称EC)的机制。和其他主流共识机制目标一样,让矿工争夺某一个高度唯一的出块权而获得奖励。这个获得出块权的矿工叫做Leader。在每一轮的出块争夺中,为了保证账本的可靠性,都有一个唯一的leader来进行记账。
也就是说,共识的核心就是选择谁来当Leader。选Leader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交互式或者非交互式。交互式是要矿工之间互相投票的。比如PBFT就是交互式的,几个参与选举的人通过互发信息,得到多数票(超过2/3)的人就是Leader。预期共识采用了非交互式的方式来选举Leader。参与的各方根本不给彼此发消息,而是每个节点各自独立私下进行运算。最后某个节点说,我赢得了选举,然后提供一个证明,其他人可以很容易就验证,他确实赢得了选举。这个验证方法就是零知识证明。
预期共识机制会为区块链网络预设一个出块的期望值。比如每1个纪元(epoch)生成1个区块(block),但也有一个纪元可能出现空块或多个区块的情况。所以在Filecoin中,每个高度不是一个区块,而是一个区块集,叫做TipSet,这个TipSet中可能包含了多个区块。所以实际上Filecoin是TipSet链。预期共识无法保证每一轮只选举出一个Leader,所以会出现一轮中有多个Leader的可能,这样链式结构就变成了DAG的网状结构。所以FileCoin还会对block赋权重,实现有效收敛。
FileCoin采用的EC共识有一个好处。对于传统的POS共识机制来说,有一个重大问题就是无法控制分叉。也就是说,由于挖矿成本低,参与者可以同时挖多个链获取利益。而预期共识对这一点做了设计,那就是通过权重和抵押机制来促使矿工选择一条最好的链,对同时挖多个链的矿工进行惩罚,这样可以非常快速地促进收敛。这说明POW和POS共同使用会是一种好的方式。
每一个矿工获得出块的可能与其当前有效存储量占全网总存储量正相关。这种期望共识机制其实是更像是POS权益证明,只是它将POS里边的权益(Staking)换成了有效存储占比。但是矿工的有效存储从何而来呢?是通过存储用户数据得来。如何证明矿工存储了用户的数据,FileCoin创造出一个新的证明机制叫POST时空复制证明。这个POST就是FileCoin的工作量了。把耗电的算力换成存储有用数据的存储空间,无意义的军备竞争变成了存储服务市场竞争。这确实是FileCoin的进步之处。只不过,为了成功的出块,矿工通过预期共识被选为出块节点后,必须在一个块的时间里(现在是45秒)做个POST证明,成功提交,才能出块。否则就失去机会。所以,为了确保矿工能在指定时间内出块,最终官方还是决定要使用GPU。虽然这GPU不是像工作量证明那样一直不停的工作,但是在整个实现共识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跟有用的工作量证明思想相违背的耗能计算。
还有,谈到预期共识的时候,我们说到每一个纪元出块都不是一个块,而是一组块,那么纪元这个概念就很重要了。怎么控制纪元呢?每个矿工在参与选举前,需要先生成一个Ticket,这个Ticket实际上是一个随机数,他需要走一个VDF和VRF的流程,这个VDF全称VerifiableDelayFunction,可验证的延时函数。他的计算流程是串行的,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并且这个时间无法通过多核并行的方式进行缩减。这保证了每个矿工产生Ticket时必须要消耗的时间,没有人可以通过优化硬件的方式来获得加速。听上去这函数很完美,可是,这个VDF根本还不存在!现在FileCoin测试网直接使用了一个等待函数sleep,这是UDF,UnverifiableDelayFunction。现在最接近的VDF解决方案,也是需要消耗大量计算资源的。说白了,还是要耗电,还是不环保。
所以,有用的工作量证明,依然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被誉为下一个比特币的FIL,还要继续为实现这个颠覆性的共识而努力。
总结一下FileCoin存储矿工获取激励的流程:用户存储数据,支付FIL费用->矿工存储数据->生成复制证明->完成时空证明->经过EC共识,选出出块Leader->获取打包权->矿工获取FIL奖励
在这个流程图上,可以看到,矿工可以在两个地方获取奖励。一个是存储用户文件的时候可以得到用户的FIL奖励。一个是在获取区块打包权后获得FIL。而得到区块打包权的一个前提就是存有足够多的用户数据。所以,在存储需求不够大的情况下,矿工会从用户那里收取很低廉的费用。在用户不够的情况下,甚至会倒贴钱自己付FIL存数据,只为能够存足够多的数据,在EC共识中被选成Leader得到打包奖励。这样产生的效果是,FileCoin对用户非常友好,存储费用非常低。所以,一定会吸引很多的应用来这个平台上做开发。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如果存储量不够大,矿工根本没法跟其他人争夺出块权,所以得不到奖励。最后整个平台会朝着大矿工,大矿池的方向发展,这跟FileCoin想把所有闲散服务器利用起来实现分布式存储的初衷是违背的。或者说,一定要等到这个行业具有一定规模,技术更成熟,才有小矿机挖矿的机会。
我们先来简单的讲一讲中心化存储和去中心化存储各自的利弊。中心化存储设备统一管理,可靠性好,性能高,去中心化存储数据天然分散,易于流通,容灾性好,但是可靠性低。从经济角度来说,中心化存储是重资产投入,成本高。去中心化存储通过区块链激励层,用户自行加入,轻资产,可降低存储总成本。未来应用数据的存储和处理还会是以中心化存储为主,而去中心化存储因为是分布式网络,主要可用于热门数据流量分发。同时,因为没有中心化所有权,可以成为去中心化应用的首选。
市场上有一种说法是,去中心化网络适合冷数据的备份,其实这并不是去中心化存储的优点,实在是因为把热数据放到去中心化网络上太不可靠,处理性能也跟不上。所以,如果去中心化存储能实现一定的规模效应,大大降低存储成本,把冷数据备份当作核心业务,并把目标定位在今天因为成本太高没被企业存储的冷数据,会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
如此说来,从技术上讲,去中心化存储并不一定比中心化存储有优势。如果能推行一种新的模式,把去中心化的经济激励和中心化的存储合在一起,就能吸收两者的长处。真正实现有用的工作量。FileCoin未来可能促成的大矿场模式的数据中心,可能更有市场。
在11年后的今天,比特币并没有实现它成为一个点对点的电子支付货币的初衷,但阻止不了人类前赴后继的去买它,拥有它。同样,我相信FileCoin已经得到足够大的社群,矿工和开发者的支持,即使在可预见的未来,它不会促成分布式存储应用的全面落地(也许这从来不是FileCoin的目标),但我还是相信会有很多人会因为它的共识去购买它,持有它。上升到哲学层面,人类在为真理买单。
那么在实际生活中,何为有用,或者说,我们到底是在用存储做共识还是用共识做存储?FileCoin是前者。FileCoin想要基于存储工作量实现的去中心化的共识,理论上是完美的,追求完美,人类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也是为什么在这个项目上我们等待了这么长的时间。但是一旦实现,它可能会为人类带来巨大价值,对市场带来无穷大的号召力。
只不过去中心化不是万物的灵药。中心化的一个最大优势是它的效率非常高。像dPOS或者联盟链这样的弱中心化共识兼顾两者优势,能更快速的把应用推向市场,提前启动分布式存储行业,推进分布式存储应用落地。所以,我们既追求用存储做共识,也追求用共识做存储,根据实际需求来做出我们的选择。在这个过程中,相信区块链也会进一步发展,逐步优化,变得越来越有用。
欧易uid是什么意思UID就是你在论坛上的“身份证号”,它是唯一的。就像现实生活中你有自己的姓名,同时也有唯一的身份证号一样,登入时如果你的名字不好打字,可以直接输入UID也中可以的。
币安、火币、欧易OKEX是全球最大的3个加密货币交易平台,拥有来自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万注册用户拥有专业的客服团队。
“由SAFU基金提供保障,采用最先进的安全协议,确保您的资金始终受到保护。使用多个层级为资产提供保障,可以安全地存储和交易加密货币。我们会定期更新币安加密交易应用程序,请及时更新。”
集OTC法币交易、币币交易、现货杠杆交易及合约交易于一体,主要提供比特币、莱特币、以太坊等主流数字货币的购买及出售服务。
一文看懂互联网区块链一文看懂互联网区块链
一文看懂互联网区块链,要了解区块链,就不得不从互联网的诞生开始研究区块链的技术发展简史,从中发掘区块链产生的动因,并由此推断区块链的未来。下面让我们一文看懂互联网区块链。
一文看懂互联网区块链1区块链的鼻祖就是麻将,最早的区块链是中国人发明的!区块链就跟麻将一样,只不过麻将的区块比较少而已,麻将只有136个区块,各地麻将规则不同可视作为比特币的硬分叉。
麻将作为最古老的区块链项目,四个矿工一组,最先挖出13位正确哈希值的获得记账权以及奖励,采用愿赌服输且不能作弊出老千的共识机制!
麻将去中心化,每个人都可以是庄,完全就是点对点。
矿池=棋牌室的老板抽佣。
不可篡改,因为说服其他三个人需要消耗太多算力和体力。
典型的价值互联网。我兜里的价值用不了八圈,就跑到他们兜里去了。
中国人基本上人手打得一手好麻将,区块链方面生产了全球70%~80%的矿机,并拥有全世界最多的算力,约占77%的算力
麻将其实是最早的的区块链项目:
1,四个矿工一组,先碰撞出13个数字正确哈希值的矿工可以获得记账权并得到奖励。
2,不可篡改。因为说服其他三个人需要消耗太多算力和体力。
3,典型的价值互联网。我兜里的价值数字货币www.gendan5.com/digitalcurrency/btc.html用不了八圈,就跑到他们兜里去了。
4、去中心化,每个人都可以是庄,完全就是点对点。
5、UTXO,未花费的交易支出。
还有另外一种赊账的区块链玩法,假设大家身上都没现金
细究一下,在大家达成共识时,我们看不到任何中介或者第三方出来评判丙赢了,大家给丙的奖励也不需要通过第三方转交给丙,都是直接点对点交易,这一过程就是去中心化,牌友们(矿工)各自记录了第一局的战绩,丙大胡自摸十三幺,乙杠了甲东风,记录完成后就生成了一个完整的区块,但要记住,这才只是第一局,在整个区块链上,这才仅仅是一个节点,开头说的8局打完,也就是8个节点(区块),8个区块连接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账本,这就是区块链。因为这个账本每人都有一个,所以就是分布式账本,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有人篡改记录,打到最后,谁输谁赢一目了然。
4个男士(甲乙丙丁)凑在一块打麻将来钱,大家都没带现金,于是请一美女(中心化)用本子记账,记录每一局谁赢了多少钱、谁输了多少钱?最后结束时,大家用支付宝或微信支付结总账,但是如果这位美女记账时记错了或者预先被4人中的某人买通了故意记错,就保证不了这个游戏结果的公正公平合理性,你说是不是?那怎么办呢?如果你“打麻将”能用“区块链”作为游戏规则改编为如下:
4个男士(甲乙丙丁)凑在一块打麻将来钱,大家都没带现金,乙说让她带来的美女记账,甲说这位美女我们都不认识,于是甲乙丙丁4人一致约定每个人每局牌都在自己的手机上(区块链节点)同时记账(去中心化),最后打完麻将,直接手机上以电子货币结账时,大家都对一下记账的的结果,本来应该是一样的记账结果。
假设本来结果是甲手机上记的账:乙欠甲10元。但乙手机上的记录却是不欠,可是其余2人(丙、丁)和甲的记账一样,那还是按照少数服从多数规则结算,另外大家心里对乙的诚信印象就差评了,下次打麻将就不会带乙一起玩了。
除非乙预先买通(丙、丁)2人让其故意作假,但乙买通他们2人的代价是10万元(赖账10元的1万倍),那常理上乙只能选择放弃,因为做假成本太高了。
假设即使乙在打牌的过程中,偷偷愿意以高价10万元预先买通丙、丁做这笔巨亏的傻猫交易,但区块链的规则是按时间戳记账的,原来是下午1点钟记账乙欠甲10元的,即丙和丁下午3点钟再改账时,时间是不可逆的,只能记下午3点钟,那就又不吻合游戏规则了。
实际上在2017年博主已经开发出了一套麻将币
中国最早的区块链项目:四个矿工一组,最先从148个随机数字中碰撞出14个数字正确哈希值的矿工,可以获得一次记账权激励,由于分布式记账需要得到其他几位矿工的共识,因此每次记账交易时间长约十几分钟。
一文看懂互联网区块链2一、比特币诞生之前,5个对区块链未来有重大影响的互联网技术
1969年,互联网在美国诞生,此后互联网从美国的四所研究机构扩展到整个地球。在应用上从最早的军事和科研,扩展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互联网诞生后的近50年中,有5项技术对区块链的未来发展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1、1974诞生的TCP/IP协议:决定了区块链在互联网技术生态的位置
1974年,互联网发展迈出了最为关键的一步,就是由美国科学家文顿瑟夫和罗伯特卡恩共同开发的互联网核心通信技术--TCP/IP协议正式出台。
这个协议实现了在不同计算机,甚至不同类型的网络间传送信息。所有连接在网络上的计算机,只要遵照这个协议,都能够进行通讯和交互。
通俗的说,互联网的数据能穿过几万公里,到达需要的计算机用户手里,主要是互联网世界形成了统一的信息传播机制。也就是互联网设备传播信息时遵循了一个统一的法律-TCP/IP协议。
理解TCP/IP协议对掌握互联网和区块链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1974年TCP/IP发明之后,整个互联网在底层的硬件设备之间,中间的网络协议和网络地址之间一直比较稳定,但在顶层应用层不断涌现层出不穷的创新应用,这包括新闻,电子商务,社交网络,QQ,微信,也包括区块链技术。
也就是说区块链在互联网的技术生态中,是互联网顶层-应用层的一种新技术,它的出现,运行和发展没有影响到互联网底层的基础设施和通讯协议,依然是按TCP/IP协议运转的众多软件技术之一。
2、1984年诞生的思科路由器技术:是区块链技术的模仿对象
1984年12月,思科公司在美国成立,创始人是斯坦福大学的一对夫妇,计算机中心主任莱昂纳德·波萨克和商学院的计算机中心主任桑蒂·勒纳,他们设计了叫做“多协议路由器”的联网设备,放到互联网的通讯线路中,帮助数据准确快速从互联网的一端到达几千公里的另一端。
整个互联网硬件层中,有几千万台路由器工作繁忙工作,指挥互联网信息的传递,思科路由器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每台路由都保存完成的互联网设备地址表,一旦发生变化,会同步到其他几千万台路由器上(理论上),确保每台路由器都能计算最短最快的路径。
大家看到路由器的运转过程,会感到非常眼熟,那就是区块链后来的重要特征,理解路由器的意义在于,区块链的重要特征,在1984年的路由器上已经实现,对于路由器来说,即使有节点设备损坏或者被黑客攻击,也不会影响整个互联网信息的传送。
3、随万维网诞生的B/S(C/S)架构:区块链的对手和企图颠覆的对象
万维网简称为Web,分为Web客户端和服务器。所有更新的信息只在Web服务器上修改,其他几千,上万,甚至几千万的客户端计算机不保留信息,只有在访问服务器时才获得信息的数据,这种结构也常被成为互联网的B/S架构,也就是中心型架构。这个架构也是目前互联网最主要的架构,包括谷歌、Facebook、腾讯、阿里巴巴、亚马逊等互联网巨头都采用了这个架构。
理解B/S架构,对与后续理解区块链技术将有重要的意义,B/S架构是数据只存放在中心服务器里,其他所有计算机从服务器中获取信息。区块链技术是几千万台计算机没有中心,所有数据会同步到全部的计算机里,这就是区块链技术的核心,
4、对等网络(P2P):区块链的父亲和技术基础
对等网络P2P是与C/S(B/S)对应的另一种互联网的基础架构,它的特征是彼此连接的多台计算机之间都处于对等的地位,无主从之分,一台计算机既可作为服务器,设定共享资源供网络中其他计算机所使用,又可以作为工作站。
Napster是最早出现的P2P系统之一,主要用于音乐资源分享,Napster还不能算作真正的对等网络系统。2000年3月14日,美国地下黑客站点Slashdot邮寄列表中发表一个消息,说AOL的Nullsoft部门已经发放一个开放源码的Napster的克隆软件Gnutella。
在Gnutella分布式对等网络模型中,每一个联网计算机在功能上都是对等的,既是客户机同时又是服务器,所以Gnutella被称为第一个真正的对等网络架构。
20年里,互联网的一些科技巨头如微软,IBM,也包括自由份子,黑客,甚至侵犯知识产权的犯罪分子不断推动对等网络的发展,当然互联网那些希望加强信息共享的理想主义者也投入了很大的热情到对等网络中。区块链就是一种对等网络架构的软件应用。它是对等网络试图从过去的沉默爆发的标杆性应用。
5、哈希算法:产生比特币和代币(通证)的关键
哈希算法将任意长度的数字用哈希函数转变成固定长度数值的算法,著名的哈希函数如:MD4、MD5、SHS等。它是美国国家标准暨技术学会定义的加密函数族中的一员。
这族算法对整个世界的运作至关重要。从互联网应用商店、邮件、杀毒软件、到浏览器等、,所有这些都在使用安全哈希算法,它能判断互联网用户是否下载了想要的东西,也能判断互联网用户是否是中间人攻击或网络钓鱼攻击的受害者。
区块链及其应用比特币或其他虚拟币产生新币的过程,就是用哈希算法的函数进行运算,获得符合格式要求的数字,然后区块链程序给予比特币的奖励。
包括比特币和代币的挖矿,其实就是一个用哈希算法构建的小数学游戏。不过因为有了激烈的竞争,世界各地的人们动用了强大的服务器进行计算,以抢先获得奖励。结果导致互联网众多计算机参与到这个小数学游戏中,甚至会耗费了某些国家超过40%的电量。
二、区块链的诞生与技术核心
区块链的诞生应该是人类科学史上最为异常和神秘的发明和技术,因为除了区块链,到目前为止,现代科学史上还没有一项重大发明找不到发明人是谁。
2008年10月31号,比特币创始人中本聪(化名)在密码学邮件组发表了一篇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在这篇论文中,作者声称发明了一套新的不受政府或机构控制的电子货币系统,区块链技术是支持比特币运行的基础。
论文预印本地址在http://www.bitcoin.org/bitcoin.pdf,从学术角度看,这篇论文远不能算是合格的论文,文章的主体是由8个流程图和对应的解释文字构成的,没有定义名词、术语,论文格式也很不规范。
2009年1月,中本聪在SourceForge网站发布了区块链的应用案例-比特币系统的开源软件,开源软件发布后,据说中本聪大约挖了100万个比特币.一周后,中本聪发送了10个比特币给密码学专家哈尔·芬尼,这也成为比特币史上的第一笔交易。伴随着比特币的蓬勃发展,有关区块链技术的研究也开始呈现出井喷式增长。
向大众完整清晰的解释区块链的确是困难的事情,我们以比特币为对象,尽量简单但不断深入的介绍区块链的技术特征。
1、区块链是一种对等网络(P2P)的软件应用
我们在前文提过,在21世纪初,互联网形成了两大类型的应用架构,中心化的B/S架构和无中心的对等网络(P2P)架构,阿里巴巴,新浪,亚马逊,百度等等很多互联网巨头都是中心化的B/S架构,简单的说,就是数据放在巨型服务器中,我们普通用户通过手机,个人电脑访问阿里,新浪等网站的服务器。
21世纪初以来,出现了很多自由分享音乐,视频,论文资料的软件应用,他们大部分采用的是对等网络(P2P)架构,就是没有中心服务器,大家的个人计算机都是服务器,也都是客户机,身份平等。但这类应用一直没有流行起来,主要原因是资源消耗大,知识版权有问题等。区块链就是这种领域的一种软件应用。
2、区块链是一种全网信息同步的对等网络(P2P)软件应用
对等网络也有很多应用方式,很多时候,并不要求每台计算机都保持信息一致,大家只存储自己需要的的信息,需要时再到别的计算机去下载。
但是区块链为了支持比特币的金融交易,就要求发生的每一笔交易都要写入到历史交易记录中,并向所有安装比特币程序的计算机发送变动信息。每一台安装了比特币软件的计算机都保持最新和全部的.比特币历史交易信息。
区块链的这个全网同步,全网备份的特征也就是常说的区块链信息安全,不可更改来源。虽然在实际上依然不是绝对的安全,但当用户量非常大时,的确在防范信息篡改上有一定安全优势。
3、区块链是一种利用哈希算法产生”通证(代币)”的全网信息同步的对等网络(P2P)软件应用
区块链的第一个应用是著名的比特币,讨论到比特币时,经常会提到的一个名词就是“挖矿”,那么挖矿到底是什么呢?
形象的比喻是,区块链程序给矿工(游戏者)256个硬币,编号分别为1,2,3……256,每进行一次Hash运算,就像抛一次硬币,256枚硬币同时抛出,落地后如果正巧编号前70的所有硬币全部正面向上。矿工就可以把这个数字告诉区块链程序,区块链会奖励50个比特币给矿工。
从软件程序的角度说,比特币的挖矿就是用哈希SHA256函数构建的数学小游戏。区块链在这个小游戏中首先规定了一种获奖模式:给出一个256位的哈希数,但这个哈希数的后70位全部是0,然后游戏者(矿工)不断输入各种数字给哈希SHA256函数,看用这个函数能不能获得位数有70个0的数字,找到一个,区块链程序会奖励50个比特币给游戏者。实际的挖坑和奖励要更复杂,但上面的举例表达了挖矿和获得比特币的核心过程。
2009年比特币诞生的时候,每笔赏金是50个比特币。诞生10分钟后,第一批50个比特币生成了,而此时的货币总量就是50。随后比特币就以约每10分钟50个的速度增长。当总量达到1050万时(2100万的50%),赏金减半为25个。当总量达到1575万(新产出525万,即1050的50%)时,赏金再减半为12.5个。根据比特币程序的设计,比特币总额是2100万。
从上述介绍看,比特币可以看做一个基于对等网络架构的猜数小游戏,每次正确的猜数结果奖励的比特币信息会传递给所有游戏者,并记录到每个游戏者的历史数据库中。
4、区块链技术因比特币的兴起产生的智能合约,通证、ICO与区块链基础平台
从上面的介绍看,比特币的技术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新技术,而是把原来多种互联网技术,如对等网络架构,路由的全网同步,网络安全的加密技术巧妙的组合在一起,算是一种组合创新的算法游戏。
由于比特币通过运作成为可以兑换法币,购买实物,通过升值获得暴利,全世界都不淡定了。抱着你能做,我也能做的态度,很多人创造了自己的仿比特币软件应用。同时利用政府难以监管对等网络的特点,各种山寨币与比特币一起爆发。这其中出现了很多欺诈和潜逃事件,逐步引起各国政府的关注。
区块链基础平台:用区块链技术框架创建货币还是有相当的技术难度,这时区块链基础平台以太坊等基础技术平台出现了,让普通人也可以方便的创建类“比特币”软件程序,各显神通,请人入局挖币,炒币,从中获得利益。
通证或代币:各家“比特币”、“山寨币”如果用哈希算法创建的猜数小游戏,产生自己的“货币”时,这个“货币”统称“通证”或“代币”。
ICO:由于比特币和以太币已经打通与各国法币的兑换,其他新虚拟币发币时,只允许用比特币和以太币购买发行的新币,这样的发币过程就叫ICO,ICO的出现放大了比特币,以太币的交易量。同时很多ICO项目完全建立在虚无的项目上,导致大量欺诈案例频发。进一步加深了社会对区块链生成虚拟货币的负面认识。
智能合约:可以看做区块链上的一种软件功能,是辅助区块链上各种虚拟币交易的程序,具体的功能就像淘宝上支付宝的资金托管一样,当一方用户收到的货物,在支付宝上进行确认后,资金自动支付个给买家货主,智能合约在比特币等区块链应用上也是承担了这个中介支付功能。
三、区块链技术在互联网中的历史地位和未来前景
1、区块链处于互联网技术的什么位置?是顶层的一种新软件和架构。
我们在前面的TCP/IP介绍中提到,区块链与浏览器、QQ、微信、网络游戏软件、手机APP等一样,是互联网顶层-应用层的一种软件形式。它的运行依然要靠TCP/IP的架构体系传输数据。只是与大部分应用层软件不同,没有采用C/S(B/S)的中心软件架构。而是采用了不常见的对等网络架构,从这一点说,区块链并不能颠覆互联网基础结构。
2、区块链想要颠覆谁?想颠覆万维网的B/S(C/S)结构。
它试图要颠覆其实是89年年诞生的万维网B/S,C/S结构。前面说过。由于89年年欧洲物理学家蒂姆·伯纳斯·李发明万维网并放弃申请专利。此后近30年中,包括谷歌,亚马逊,facebook,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公司利用万维网B/S(C/S)结构,成长为互联网的巨头。
在他们的总部,建立了功能强大的中心服务器集群,存放海量数据,上亿用户从巨头服务器中获取自己需要的数据,这样也导致后来云计算的出现,而后互联网巨头把自己没有用完的中心服务器资源开放出来,进一步吸取企业,政府,个人的数据。中心化的互联网巨头对世界,国家,互联网用户影响力越来越大。
区块链的目标是通过把数据分散到每个互联网用户的计算机上,试图降低互联网巨头的影响力,由此可见区块链真正的对手和想要颠覆的是1990年诞生的B/S(C/S)结构。但能不能颠覆掉,就要看它的技术优势和瓶颈。
3、区块链的技术缺陷:追求彻底平等自由带来的困境
区块链的技术缺陷首先来自与它的对等网络架构上,举个例子,目前淘宝是B/S结构,海量的数据存放在淘宝服务器集群机房里,几亿消费者通过浏览器到淘宝服务器网站获取最新信息和历史信息。
如果用区块链技术,就是让几亿人的个人电脑或手机上都保留一份完整的淘宝数据库,每发生一笔交易,就同步给其他几亿用户。这在现实中是完全无法实现的。传输和存储的数据量太大。相当于同时建立几亿个淘宝网站运行。
因此区块链无法应用在数据量大的项目上,甚至小一点的网站项目用区块链也会吃力。到2018年,比特币运行了近10年,积累的交易数据已经让整个系统面临崩溃。
于是区块链采用了很多变通方式,如建立中继节点和闪电节点,这两个概念同样会让人一头雾水,通俗的说,就是区块链会向它要颠覆的对象B/S结构进行了学习,建立数据服务器中心成为区块链的中继节点,也用类浏览器的终端访问,这就是区块链的闪电节点。
这种变动能够缓解区块链的技术缺陷,但确让区块链变成它反对的样子,中心化。由此可见,单纯的区块链技术由于技术特征有重大缺陷,无法像万维网一样应用广泛,如果技术升级,部分采用B/S(C/S)结构,又会使得区块链有了中心化的信息节点,不在保持它诞生时的梦想。
4、从互联网大脑模型看区块链的未来前景
我们知道互联网一般是指将世界范围计算机网络互相联接在一起的网际网络,在这基础上发展出覆盖全世界的全球性互联网络称互联网,即是互相连接一起的网络结构。
从1969年互联网诞生以来,人类从不同的方向在互联网领域进行创新,并没有统一的规划将互联网建造成什么结构,当时间的车轮到达2017年,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机器人,虚拟现实,工业互联网等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当人类抬起头来观看自己的创造的巨系统,互联网大脑的模型和架构已经越来越清晰。
通过近20年的发展依托万维网的B/S,C/S结构,腾讯QQ,微信,Facebook,微博、twitter亚马逊已经发展出类神经元网络的结构。互联网设备特别是个人计算机,手机在通过设备上的软件在巨头的中心服务器上映射出个人数据和功能空间,相互加好友交流,传递信息。互联网巨头通过中心服务器集群的软件升级,不断优化数亿台终端的软件版本。在神经学的体系中,这是一种标准的中枢神经结构。
区块链的诞生提供了另外一种神经元模式,不在巨头的集中服务中统一管理神经元,而是每台终端,包括个人计算机和个人手机成为独立的神经元节点,保留独立的数据空间,相互信息进行同步,在神经学的体系中,这是一种没有中心,多神经节点的分布式神经结构。
有趣的是,神经系统的发育出现过这两种不同类型的神经结构。在低等生物中,出现过类区块链的神经结构,有多个功能相同的神经节,都可以指挥身体活动和反应,但随着生物的进化,这些神经节逐步合并,当进化成为高等生物时,中枢神经出现了,中枢神经中包含大量神经元进行交互。
四、关于区块链在互联网未来地位的判断
1、对比特币的认知:一个基于对等网络架构(P2P)的猜数小游戏,通过高明的金融和舆论运作,成为不受政府监管的”世界性货币”。
2、对区块链的认知:一个利用哈希算法产生”通证(代币)”的全网信息同步的对等网络(P2P)软件应用。
3、区块链有特定的用途,如大规模选举投票,大规模赌博,规避政府金融监管的金融交易等等领域,还是有不可替代的用处。
4、在更多时候,区块链技术会依附于互联网的B/S,C/S结构,实现功能的扩展,但总体依然属于互联网已有技术的补充。对于区块链目前设想的绝大部分应用场景,都是可以用B/S,C/S结构实现,效率可以更高和技术也可以更为成熟。
5、无论是从信息传递效率和资源消耗,还是从神经系统进化看,区块链无法成为互联网的主流架构,更不能成为未来互联网的颠覆者和革命者。
6、当然B/S,C/S结构发展出来的互联网巨头也有其问题,但这些将来可以通过商业的方式,政治的方式逐渐解决。
文章分享结束,法币交易流程图和法币交易流程图片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