攒钱达人

绵阳铝合金建材市场

winter 0

文章目录:

1、“两弹城”保护沉疴:院部面目全非 卖与企业后保护遇阻2、超薄、耐摔年产740万平方米,虹科盖板玻璃生产线点火投产3、【重走西北角】“绵阳造”玻璃: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

“两弹城”保护沉疴:院部面目全非 卖与企业后保护遇阻

来源:澎湃新闻

“两弹城”保护沉疴:卖与企业后保护遇阻,院部遭破坏正修复

澎湃新闻记者 胥辉

四川梓潼县“两弹城”遗址。

春节前,四川梓潼“两弹城”旧址院部大楼旅游开发企业在未申报审批的情况下,将旧址院部大楼门窗等拆除,准备改作他用,致原有面貌遭到破坏。企业此举遭到当地文化界广泛质疑。

2月28日,四川省梓潼县政协一位副主席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证实了此事并表示,县文广新局曾下“停工通知”阻止,但未能成功。目前,当地主管部门已对该企业作出严厉处罚,并责令恢复原貌。《光明日报》等媒体的公开报道显示,“两弹城”位于四川省梓潼县,是原九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部旧址。上世纪六十年代,院部机关从青海搬迁至此,1992年搬离梓潼迁至绵阳科技城。邓稼先、王淦昌等一大批科学家在此隐姓埋名、辛苦工作,相继完成原子弹、“氢弹”的设计方案。

迁至绵阳后,九院旧址(即“两弹城”)整体移交给了梓潼县政府。据当地文管所一位负责人介绍,大约2000年左右,梓潼县将这里卖给了铁骑力士集团。

梓潼县文管所这位负责人介绍,文物部门在对这里进行“国保”申报过程时,铁骑力士为了企业利益考虑,只同意对邓稼先旧居等七栋宿舍进行申报,因此“两弹城”遗址最核心、最重要的院部办公楼、情报中心等直至今天连县级文物都不算,这才出现了目前的尴尬局面。

目前正在封闭修缮的院部办公大楼

“两弹城”旧址院部大楼面目全非

2月27日,澎湃新闻在“两弹城”的院部大楼前看到,这里几乎都是红砖苏式建筑,苍松翠柏掩映下,一栋栋错落有致地坐落在群山里,在雨雾笼罩之中愈显神秘。

以前的院部大楼,处于“两弹城”的核心的位置。“邓稼先、王淦昌他们当时都在那里工作,非常重要。”梓潼县文管所一位负责人介绍。

曾经在此工作的九院退休职工曾昭雄说,当年梓潼长卿山下的核武器研究基地被命名为“三号”地区,而院部大楼就是当时整个基地极其重要的中枢和指挥中心。

“你能想象那栋楼里,曾经每天发生的故事吗?”绵阳一位文化界人士说,在“两弹”研发期间,多少让国人振奋,让世界震惊的信息、成果都在这里产生、汇集,传递出去。但现在,它被掏空了,只剩一个空架子。

梓潼县政协一位副主席告诉澎湃新闻,知道企业在改造院部大楼,梓潼县政府、文广新局都出面阻止,还发了“停工通知书”,但没有阻止下来。企业趁着元旦节放假的时候,一口气全给拆了,这让绵阳、梓潼文化界人士对此感到愤怒,包括许多本地官员都公开对此提出批评。后来是绵阳市、梓潼县两级政府和九院都出面了,企业才认识到错误,表示愿意整改。

如今,院部大楼外围已经加上施工围栏,正在进行修缮,从外面看进去,大楼以前门窗均被拆除殆尽,只剩光秃秃的砖墙门框,木工们正在赶制新的门窗,准备装上去,部分已经装好的,工人正在上漆。

一直闲置的院部办公楼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围栏上的施工公告称:“我公司将对本栋建筑的门窗进行修缮。”发布公告的是绵阳两弹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施工单位是一家来自江苏的文物建筑公司。天眼查信息显示,铁骑力士实业有限公司是绵阳两弹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唯一股东,持股100%。

“原来门窗90%都是好的,还有部分玻璃坏了,这都是‘国家文物’,即使修缮也必须先申报,按照规范进行,复旧如旧,而他们根本就没有报批。”前述梓潼县政协副主席说,她参加了当时的修复工作会,铁骑力士集团后来也算认识到错误了,会上诚恳道歉。九院在会上提出,要按照文物保护要求全部复原。

据四川铁骑力士集团官网介绍:“铁骑力士创建于1992年,29年来从单一的饲料加工发展成为集饲料生产、种畜禽繁育与养殖、屠宰分割和食品精深加工为一体的现代农牧食品集团,在全国建有130家分(子)公司。”

木工正在做新的木门框

邓稼先等曾在此隐姓埋名工作十余年

澎湃新闻注意到,梓潼县前述政协副主席曾在个人微信上公开质疑铁骑力士的行为:“不报批、想拆就拆,想破坏就破坏,市委市政府的文件和文物保护法,对你们是一纸空文吗?”“对得起九泉之下,九院的老一辈先烈吗?”

据公开资料介绍:梓潼“两弹城”建于上个世纪60年代后期,占地3000余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1969年,九院院部机关从青海搬迁至此。1970年至1984年的14年时间里,邓稼先和王淦昌、于敏、朱光亚等一大批科学家在这里隐姓埋名、埋头工作。

1992年,九院从梓潼迁出至绵阳科技城。

2014年,“两弹城”旧址被认定为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教育基地、2017年1月,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等单位公布了《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两弹城”入选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2019年,“两弹城”旧址已列入国务院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这里还是国家工信部公布的第二批工业遗产。

澎湃新闻注意到,“两弹城”旧址老建筑除了小部分用于发展“红色旅游”项目之外,大部分目前处于闲置状态。

被扯掉老门窗之后的办公楼

梓潼文管所一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两弹城”除了院部办公大楼,其他的每一栋建筑也都非常重要,都很有故事。院部大楼对面是情报中心,作为曾经的情报分析中心和交流中心,从外面看非常普通,但该建筑“具有极强的防护性,这里曾经三步一岗,五步一哨,进出人员均需接受严格检查”。

这位负责人说,现在这栋楼几乎被杂物堆满。从情报中心再往后走,即是当年邓稼先等两弹专家住的“别墅区”,虽然称为别墅,实际上就是有卧室、客厅、厨房、厕所和警卫室的平房。旁边是张爱萍上将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权属遗患带来的尴尬局面

据梓潼县前述政协副主席介绍,现已按省文物局审核批准的方案进行恢复。同时,当地文物部门还根据文物保护法,对涉事企业开出了高额罚单。

被扯掉老门窗之后的办公楼

这位政协副主席说,这些年,该企业在两弹城做了不少事,几处老建筑被改作他用,其中以前的住宿楼,外面被刷了涂料,改成了酒店。原中学、教学楼也被改成了“红色大厅”。“他们当时改造院部大楼,是准备全部换成铝合金门窗,租给外面的培训机构使用”。

梓潼文管所负责人也用“性质恶劣”形容企业行为,但称问题根源是当年变卖“两弹城”留下的,铁骑力士集团购买九院旧址成为这里的业主方,当地文保部门由此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

院部大楼全貌

这位负责人称,2013年前后“两弹城”就该申报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根据法律规定,“非国有”申报必须业主签字,当时铁骑力士集团负责人出于企业利益考量,不同意申报,“怕被各种条条框框管住,影响企业发展”,这一下就耽搁了五六年。2019年底,第八批申报的时候不能再拖了,文物部门天天跑去跟企业商量,“好说歹说,他们最后同意将邓稼先旧居等七栋专家宿舍报上去”,而整个遗址除了少部分1980年代的建筑,都是1960年代苏联式构造,大概有160栋左右,其中包括最重要、最核心的院部大楼、情报中心、图书馆、通讯站根本就没申报,因此“这些真正重要的建筑遗址,反而现在连县级文物都不算”。

“站在企业的角度也能理解,那么大的投资,肯定要盈利。”这位负责人说,现在他们想不通的是,当年为何要将遗址变卖,而且价格低廉。梓潼县前述政协副主席也有类似困惑,据她透露,“铁骑力士当时只花了60万买入”。

“两弹城”防空洞

不过,有当地一位人士表示,进入全国第八批重点文物保护名录的是梓潼县“三线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针对的是整个旧址,所以当地对企业的处罚并非没有依据。

3月1日,铁骑力士集团品牌部负责人向澎湃新闻表示,这个事情目前已经处理结束,原则上不再接受媒体采访。

曾昭雄说,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所承载的都是两弹精神与文化,应该对“三号”地区的建筑群进行“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切忌进行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开发。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目前进入这处遗址的参观门票是40元/人,里面还有干部培训学院、拓展培训等项目。

本文图片 澎湃新闻记者 胥辉 图

超薄、耐摔年产740万平方米,虹科盖板玻璃生产线点火投产

继经开区2022年二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竣工后,此时此刻,四川虹科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举行高强超薄耐摔玻璃智能制造产业化项目点火投产仪式。这标志着项目由建设期全面转向生产期。

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是市、区两级平台公司组建产业投资基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成功典范。

“项目主要建设了一条年产740万平方米盖板玻璃生产线,相当于6.5寸大小的手机盖板4.5亿块,具有超薄(0.3mm-12mm)、高抗冲击性、耐摔等特点,年利税不低于7000万元,新增就业岗位300余个。”虹科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江启洪介绍。

在这条生产线上,产品的耐摔高度将提升到1.5米左右,性能大幅提升,助力虹科成为全国最大的高铝盖板原材供应商。

据了解,该项目于2021年4月开工建设,从土建施工到设备安装,再到点火投产,整个工期较原定计划提前50天。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经开区为其配备了专职项目专员,实行一对一的“保姆式”服务,为项目如期开工建设和提前点火投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随着项目的点火投产,其产品将被应用于智能手机、智能穿戴、IPAD等显示领域以及航空、高铁等特殊领域,进一步壮大经开区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彰显产业特色。

下一步,虹科创新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以一流品质、一流品牌抢占最大市场份额,让“经开造”走得更远,让“绵阳造”更受青睐。

绵阳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

记者:唐云峰

责编:曾秀云

通讯员:梁锐

【重走西北角】“绵阳造”玻璃: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

走进四川虹科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的玻璃生产车间,顺着车间外笔直宽敞的参观通道望去,一排排精密设备正在飞速运转,一块块玻璃在智能机械臂的精准操控下流畅穿梭,完成了一道道裁切封装工序,彰显“绵阳造”工业科技的蓬勃脉动。

四川虹科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虹科”)是国内第一家将高铝盖板玻璃与锂铝硅盖板玻璃技术同时推向产业化的企业,目前,市场占有率已经做到了全国第一、全球第二。

智能机械臂正在进行自动化封装工作 于洋 摄

改革求新,剑指高端盖板玻璃产业

虹科创新的前身是2010年创立的旭虹光电,总资产达32亿元,现拥有两条年产规模达到2000万平方米的高铝盖板玻璃生产线,产品厚度横跨0.3mm至8.0mm的广阔区间,能够满足不同场景下的精细需求。

实际上,在2014年之前,旭虹光电的主业并非盖板玻璃。是什么促使其全面转型?

虹科人力行政部部长刘丽娟说:“2014年之前,公司专门做等离子玻璃电视所需的基板,唯一的客户只有长虹。在市场竞争中,等离子玻璃基板的需求急剧缩减,导致库存积压。如果不及时转型,公司将陷入难以逆转的困境。”

“创新决定我们飞得有多高,质量决定我们走得有多远。”2014年,旭虹光电决定开辟新赛道,凭借自主创新能力,成功研发出“王者熊猫”系列玻璃盖板产品,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ipad、智能穿戴等领域。

2019年,国内友商崛起,盖板玻璃的竞争变得愈发激烈,刚步入正轨的旭虹光电由于控股股东出现财务危机,发展受限。

此时,绵阳市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及时伸出了援手,绵阳作为四川省的先锋,率先设立了政府产业投资基金,这一举措彻底转变了以往政府单纯帮扶企业的模式,转而成为与企业并肩作战的合作伙伴。

虹科把以前旭虹光电的核心业务剥离出来,并引入科发集团、共赢帮扶基金及经开投控集团等重量级国有资本,成功改革升级。

虹科精准定位后,在高端电子玻璃领域持续深耕,连续多年获评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创新成果荣获四川省专利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迄今为止,虹科申请专利317件,其中成功申请7件PCT国际专利,正式授权43件发明专利。

这一系列成就,是虹科改革创新、积极实践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必然结果,也是其精准定位后不断蜕变、迈向新高度的有力证明。

虹科的“荣誉墙” 于洋 摄

“现在全球每4部手机就有1部使用“王者熊猫”盖板玻璃。我们以‘王者熊猫’为品牌形象,也是借用了中国国宝熊猫这一最具代表性的象征,寓意着中国民族产业在高端电子玻璃领域的突破性成就。”刘丽娟说。

一片薄薄的手机屏幕,其耐摔抗造的秘密,就在于最外面一层的玻璃盖板。这层玻璃盖板,既要应对日常的触摸和刮蹭,更要具备耐摔抗跌的性能。凭借“王者熊猫”系列产品抗弯折度高、抗冲击性能强的独特优势,虹科已经与华为、小米、OPPO、vivo等知名品牌建立了深度的合作,成为他们重要的供应商之一。

使用“王者熊猫”玻璃的产品 于洋 摄

除消费者日常接触的手机盖板之外,虹科的产品也应用在新能源汽车、高速铁路、航空航天等领域。比亚迪旗下高端品牌仰望首款车型仰望U8的车标、车载显示、车载雷达应用都搭载了“王者熊猫MN228”玻璃,兼顾了轻薄与坚韧,具有很强的耐候性,能适应各种恶劣场景,经过3000次以上的耐摩擦测试,玻璃表面完好如初,未见任何划痕。

虹科的每一步发展都验证了“有投入才有回报”的真理,尤其在技术前沿探索中,研发资金是破冰前行的关键力量。如今,研发占比已跃至6%以上,去年研发投入超过2000万元。特别是在新产品研发上,更是不遗余力,2024年上半年的一次新产品的研发试制,7天就投入了1000多万元。

打破垄断,用“匠心”精神啃下硬骨头

面临困境则激发变革之志。长久以来,盖板玻璃尖端技术牢牢掌控于国外企业之手。刘丽娟的感慨,“国外竞争对手凭借着长期研发积累的玻璃料方等核心化学工艺,在全球范围内提前申请专利,构筑了盖板玻璃行业的坚实壁垒,并由此带来了强大的定价权。同时,出货等待期也十分漫长。”这番话语,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国内盖板玻璃行业受制于人现状的深切忧虑与寻求突破的迫切愿望。

2014年,虹科正处于向盖板玻璃转型的关键期,盖板玻璃的制作工艺被国外牢牢掌控,国内尚无企业能够成功跨越这道技术门槛实现自主量产。

虹科高价聘请了日本旭硝子的技术专家现场指导,就连日本专家都打退堂鼓,认为中国的设备不够精密,根本达不到制作0.55mm厚度盖板玻璃的水平,建议虹科转型做窗户玻璃。

正是这样的逆境,激发了虹科副总经理王卓卿不屈不挠的斗志,他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把家搬到了生产线的中控室,24小时都不离开生产线,一边搞生产,一边忙研发。他在中控室住了整整40天,终于和团队成员一起,攻克了制作盖板玻璃的厚度难关,最大程度确保了出厂产品的品质。

“王者熊猫”盖板玻璃生产车间 于洋 摄

虹科生产的“王者熊猫”盖板玻璃在逐步得到批量应用,因此威胁到日本某知名企业的利益。日本企业曾提起5次专利侵权诉讼向虹科发难,若专利侵权判定成立,虹科将面临6000多万赔偿。

面对挑战,虹科积极应对,日本企业主张的涉案专利权被宣告全部无效。虹科正是凭借掌握核心技术的强大实力,才拥有了坚定反击的信心。

近年来,王卓卿以“匠心”精神,带领虹科通过自主研发的浮法生产工艺,成功解决了高温环境下精细熔化和高质量浮法成型的技术难题,更实现了生产效能的飞跃。

硬核科技外壳包裹下的人情味

企业有温度,员工有归属。虹科生产的每一块玻璃的背后不仅仅是冰冷的硬核科技,更是团队成员们日以继夜的奋斗,是所有员工共同的努力。

正是因为虹科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刘丽娟在虹科一干就是十几年。“虹科的员工忠诚度很高,团队凝聚力强,几乎没有离职的。”

除了五险一金,虹科的员工福利包含年休假、生日假、餐补、交补、节假日礼品、年度体检、探亲费、免费宿舍等。

虹科还精心策划了多样化的团建活动,比如篮球比赛、阳光体育运动会,不断提升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每年遇到连日的酷暑,虹科都会开展送清凉慰问活动。

工人正在车间工作 于洋 摄

此外,虹科高度重视员工个人能力的成长与职业生涯的拓展,为此构建了系统化的培训与发展体系。虹科还积极倡导员工参与各类职业资格认证,不仅为他们提供了自我挑战的平台,更为其职业道路的稳步前行铺设了坚实的基石。

为了全面促进员工的职业发展,虹科精心构建了两种晋升体系,一种是职能类,从基层员工到班长到科长再到中干等,一种是技术类,从助理工程师到工程师再到高级工程师。旨在打通人才成长的广阔通道,确保每位员工都能实现个人价值的持续增值。

历经二十载春秋耕耘,虹科不仅仅是在国产替代进口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更是展示了中国科技企业在全球舞台上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虹科始终秉持自主研发的核心引擎,实业报国的信念驱动着企业不断前行,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

近年来,绵阳致力于强化新型显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根基,加速推进全产业链的精心布局与集群发展,积极为新型显示产业链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促使其全速迈向创新发展的新阶段。

(作者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陈诗仪、于洋;指导教师张华、周兆瑜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隔热隔音门窗品牌

铝合金门窗品牌

隔热门窗品牌

系统门窗品牌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