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铝合金门窗安装公司
文章目录:
1、“10分”到“10秒”深港“过河”越来越方便2、餐饮油烟扰民如何解?深圳罗湖区为各地开展大气环境执法管理提供更多思路3、“大动作”和“小细节”里提升市民出行体验,罗湖这些旧路“焕”新颜
“10分”到“10秒”深港“过河”越来越方便
△改造前的皇岗口岸和新皇岗口岸重建规划效果图
2022年5月6日,深圳市口岸办发布罗湖口岸重建规划和总体布局研究招标公告,标志着这个历经沧桑变幻72年的老口岸未来将以全新的姿态展现在我们面前。“口岸越来越先进,过河越来越方便!”这是近年来深港两地居民的共同感受。
△五十年代的罗湖口岸及火车站
粤语文化中,“过河”经常被用来形容深港间的交流。这里的“河”,指的便是深圳河。一河之隔,深港分隔两岸;一衣带水,两岸唇齿相依。深圳河以其不息的奔腾,见证着香港回归25年来两岸的共同成长和蓬勃发展,也见证着深圳边检推动深港“过河”的不懈奋斗。
△清晨的皇岗口岸落马洲大桥
清晨6时,皇岗口岸落马洲大桥上,初升的朝阳映照着有序通关的跨境车辆。这座见证了1997年7月1日驻港部队的车辆进入香港的大桥,25年间也迎来送往了近3亿辆次跨境车辆。
△口岸查验场景对比
“1999年皇岗口岸安装‘快捷通’系统后,一辆货车的通关验放时间大约只需5至10秒。2020年疫情暴发以来通关效率受到影响,我们又推出跨境车辆备案手续‘网上办’相关措施,尽可能为跨境司机减少通关时间、降低染疫风险。”深圳边检总站皇岗边检站执勤十九队队长林凯然介绍。
目前,“快捷通”系统已经在深圳各大口岸货检通道全面投入使用,深圳边检在原有车辆“快捷通”查验系统基础上对车牌识别、远程通信等配套功能进行全面升级,实现口岸车辆通关效率和管控能力双提升。
△深圳边检不断提升移民管理服务现代化水平
以科技引领高质量发展,在旅检业务方面也得到了生动实践。从 “快捷通关系统”的全面使用,到疫情防控新常态下研发应用免摘口罩查验模式,边检通关集约化、电子化、智能化成为了加快通关效率、筑牢抗疫屏障的最大秘籍。
△深圳边检不断提升移民管理服务现代化水平
除了在旅检、货检口岸全面投入使用旅客快捷查验系统和车辆“快捷通”系统,海港口岸启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研发“深圳边检流渔系统”,提升港口通关效率;空港口岸实施广东省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设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员便利通道,优化空港边检管理服务……智慧边检体系为提升出入境通关效率提供有力支撑。
(总台央视记者 朱平)
来源: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
餐饮油烟扰民如何解?深圳罗湖区为各地开展大气环境执法管理提供更多思路
来源:中国环境
“现在,楼下没有油烟飘上来,我们再也不用过着乌烟瘴气的生活了。”近日,记者在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莲塘社区采访时,居民张先生对小区周边的餐饮油烟整治到位拍手称快。
其实,张先生代表了罗湖众多居民的心声。十多年来,餐饮油烟扰民问题一直是当地居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但经过一年多的强力整治和精细化管理,今年罗湖区的餐饮油烟信访投诉量大幅下降,居民满意度大幅上升。
餐饮店面数量多、环保部门监管人员少、店主难配合……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罗湖管理局(以下简称“罗湖管理局”)是如何突破监管瓶颈,在一年内摘掉“餐饮油烟扰民大户”帽子的?
城区难题:前期规划欠周全,餐饮油烟该飘向何处?
2019年,罗湖区跻身“2000亿俱乐部”(全国全年GDP达到或超过2000亿元的市辖区),且成为在这个“俱乐部”中空气质量排名第一的辖区。
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9年罗湖区的餐饮油烟类信访投诉量仍居高不下,成为信访投诉案件中的一大“顽疾”。多年来,餐饮油烟污染问题一直困扰着罗湖区的环保部门。
“群众对环境质量要求和期望越来越高,而罗湖辖区城市规划与环境执行标准赶不上居民的期盼,这是我区环境质量持续得到改善,但仍然出现油烟扰民情况的根本原因。”罗湖管理局执法科科长贺传良表示。
据了解,作为深圳最早建成的辖区之一,罗湖区的第三产业占90%以上,餐饮业在此蓬勃发展。但在早期建设规划时,建成区内的建筑物却未配套专用烟管,伴随经济发展而来的是愈发严重的餐饮油烟扰民现象。
家住黄贝社区的罗先生就曾深受其害。“在以前,一到饭点我们一家人就被楼下的餐饮油烟呛得直咳嗽,关上门窗都没用!”罗先生表示。
尽管多年来罗湖管理局一直都高度重视餐饮油烟整治工作,做到“接到投诉,必迅速开展行动”。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较多且复杂,罗湖区的餐饮油烟整治工作一直推进缓慢。
贺传良向记者说出了他们执法中的无奈。罗湖区餐饮企业数量庞大、分布广泛、动态性强,罗湖管理局监管人手不足难以全面覆盖,“时常出现这家店面刚责令整改完毕,店主就换了的情况,持续跟进的难度大。”
店主也有苦难言。据了解,大多数餐饮店主都积极配合整改,但却会因为缺乏相关的油烟专业知识,导致装净化器后排放的油烟浓度仍不达标,出现扰民现象。店主不由得心生委屈:为什么明明“按要求”装了净化器,却仍然不达标?
“不解决油烟扰民问题,就难以使罗湖成为一个真正的国际一流的生态宜居社区。以往的突击检查和根据投诉进行处罚的餐饮油烟监管方式已不能满足如今新的发展形势,现在应该思考如何能更主动、更全面、更高效地对餐饮企业进行油烟监管。”罗湖管理局局长唐湘良表示。
重拳出击:全覆盖、无死角、零容忍开展精细化管理
2019年,罗湖区全面开启了餐饮油烟精细化管理,打出系列组合拳,下足硬功夫,决心将餐饮油烟扰民的难题彻底解决。
第一套拳是“摸清底数”。
“要解决餐饮油烟污染问题,首先要掌握情况,彻底摸清全区餐饮企业的数量。”贺传良向记者介绍。
为此,罗湖区采用“服务+执法”工作方法,通过服务外包模式聘请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区8286家餐饮企业进行大排查,汇总形成罗湖区餐饮企业名录,并根据每一家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应建立“一企一案”,督促企业做好油烟达标排放。
此外,专职人员还会定期现场检查辖区各餐饮企业油烟污染整治情况,如:净化器是否安装、维护和保养等,督促企业进行定期清理油烟净化器、维护台账建立、自主油烟检测等油烟达标排放控制工作。同时,对餐饮企业的油烟系统进行评估,对存在问题的餐饮企业发出风险告知书或整改通知书,对餐饮油烟形成全覆盖、无死角、零容忍的监管。
“通过服务外包的方式,有效地解决了餐饮企业动态性强、执法管理人手不足等瓶颈问题。外包的专职人员还能为餐饮店主提供免费的油烟处理器安装方案,方案中包括处理器是否符合油烟排放要求、整体造价是否合理,并为店家提供验收技术支持,避免被厂家坑骗。”为罗湖管理局提供技术服务的负责人周芳玉表示。
罗湖管理局对餐饮企业进行现场检查
第二套拳叫“好风借力”。
由于餐饮油烟分布广泛且隐蔽的特性,传统人工监测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监管的需求。为此,罗湖管理局开始探索借助高新技术手段,提升监管效能的新路径。
2019年,罗湖管理局率先启动“互联网+明厨亮灶”油烟浓度在线监控服务项目,有效助力餐饮油烟综合治理。
据介绍,对于面积200平方米以上持证餐饮单位和学校食堂及其他信访投诉量较多的敏感区域餐饮企业,罗湖管理局已对其全部安装了油烟浓度在线监控设备,共计976套,24小时实时监控这些餐饮企业的油烟排放浓度。
贺传良告诉记者,有了智能监测平台系统后,罗湖区的餐饮油烟监管摆脱了以往被动的局面,执法更为主动。“现在即便没有投诉,一样能发现油烟排放超标的现象。”
第三套拳则是“全城联动”。
“餐饮油烟整治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全区上下合力,全城联动,才能从根子上解决油烟扰民的问题。”唐湘良向记者介绍。
因此,2019年来,罗湖管理局已开展多次餐饮油烟专项整治行动,并联合城管、国土规划、应急管理、街道等部门持续开展露天烧烤、商住相邻层及存在安全隐患的餐饮企业整治,形成整治全覆盖,进一步加强了对餐饮业油烟排放控制和管理。据悉,罗湖区目前已完成236家餐饮企业的整治工作,54家餐饮企业正在整改中。
除了跨部门联动外,居民也热情洋溢地投身于餐饮油烟监管队伍中。贺传良介绍,为了发挥居民自觉控制、主动监督的效果,罗湖管理局建立了网格化环境监管制度,通过让居民成为环保义务监督员,创新性地构建了一种社区-居民共监管的模式,使得餐饮油烟问题早发现、早处理,将信访投诉消化在基层。
今年以来,罗湖区的油烟信访投诉案件大幅下降。截至目前,该数值同比下降20.1%。相较于2019年同期平均数据增加6.8%的情况,今年的投诉量显然进一步减少,餐饮油烟整治成效明显。
专家建议:根绝餐饮油烟扰民,抓好源头治理是关键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餐饮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主要行业蓬勃发展,餐饮烟油已然成为各地环保监管的难点。
罗湖区人大代表王贤华对罗湖区餐饮油烟的整治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赞扬,他表示,“罗湖区油烟污染治理为相似地区的油烟治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示范,无论是从创新的角度还是执法的力度都表现出了卓越的水平。”
对于各地来说,餐饮油烟监管都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如何更好地根绝餐饮油烟扰民难题,王贤华认为,从源头抓好治理是关键。
一方面,政府在编制城区总体规划时,应提前规划好餐饮布局,将餐饮企业相对集中安置。对于已经存在的,开设在居民楼底的餐饮企业,则要结合区域规划,建立迁移机制,鼓励引导餐饮企业主动迁址。
另一方面,要建立一个环保、市场监管、综合执法、街道办事处等多个职能部门联动的工作体系,做到信息共享、分工合作、协作配合。“在目前餐饮项目取消前置审批的情况下,就更需要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对餐饮经营的证照管理,从严把好审批准入关口。”王贤华表示。
唐湘良表示,罗湖管理局以身先士卒的精神,为各地开展大气环境执法管理提供了更多的思路,但这远不是终点,在餐饮油烟污染治理的路上,罗湖管理局还将走得更远、更扎实。(中环报见习记者胡文婷)
“大动作”和“小细节”里提升市民出行体验,罗湖这些旧路“焕”新颜
来源:读特
全线约4.2公里舒适骑行走廊、零高差无障碍安全过街、四季花开的生态半岛沿街装点……近来,道路品质提升后的罗湖春风路“实力与颜值”兼备,成为众多骑行爱好者的“新宠”。傍晚夕阳下,三五好友畅行春风,轻松惬意。
“我日常通勤距离大概2公里,一般会选择骑车上下班。但之前没有专门的非机动车道,骑在人行道中速度慢也不安全,过马路也会存在高低差,特别颠簸。”从事金融工作的林先生崇尚绿色出行,见证了春风路的升级蜕变。他说:“现在骑车上班通勤不到十分钟,一路舒适通畅心情也愉悦,最近我动员同事也跟我一起选择绿色出行,高效又环保,何乐而不为?”
春风路的惊喜焕新,也是罗湖区着力为绿色“慢”出行创造安全舒适条件的一个精彩缩影。为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往深里走、往实里做,持续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罗湖围绕群众关注的交通出行问题,从慢行系统建设强化、交通节点门户立交综合治理、道路设施智能化升级等多方面着手,全力为市民打造舒适便捷、绿色安全的出行体验。
“机非分离”“人非共板”
构建畅通有序的慢行系统
“散步舒心、接娃安心、生活开心!”周阿姨牵着孙子走在国威路人行道上,一边四顾一边连连称赞:“以前老人小孩走路很容易被各种‘高低起伏’的不平路面绊倒,现在路面平整,车辆、自行车、行人都各走其道,我们接送小孩时也踏实多了。”
(国威路改造后)
国威路贯通莲塘东西,周围分布着多个住宅小区、学校和商场,车辆和行人较多,是莲塘片区的交通要道。在莲塘片区道路品质提升工程中,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罗湖管理局优化国威路片区交通组织的同时,还着力打通慢行系统,共建“以人为本、便捷高效、宜居宜行”的活力街道。
(国威路品质提升后,通过不同色彩划分道路功能)
据了解,国威路采用“机非分离”设计,增设非机动车道,强化道路交通秩序,在满足行车需求的同时,为绿色骑行创造安全舒适的条件。截至目前,莲塘片区共新建 6.87 公里自行车道,创造友好高效的无缝换乘条件。为了实现道路空间集约化利用,国威路还采用“人非共板”道路设计,通过铺筑不同色彩的路面结构,清晰区分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通道,从而满足不同出行方式的需求。
(国威路采用“人非共板”设计)
值得一提的是,国威路全线路口及过街岛实施零高差设计,路口提前放坡,全面提升行人的行走体验,体现对老人、小孩和其他特殊人群的关怀。与此同时,全线道路增加和改善了盲道铺装,进一步打造安全、具有亲和力的无障碍模范街区。
治好“旧疾”换上“新装”
遇见崭新的罗湖“立交门户”
近日,随着最后一片铝合金装饰板吊装完成,作为罗湖来往福田的门户节点桥——滨河宝安立交桥综合治理工程梁体结构维修、外观改造部分率先完工。换上“新装”的立交桥上车水马龙,是上跨滨河大道的一道优美弧线。记者获悉,该项目也是2021年罗湖区交通节点门户立交综合治理工程之一。
(结构维修、外观改造后的滨河立交)
据了解,滨河宝安立交始建于1997年,上跨滨河大道,东侧靠近布吉河,南邻港界。原桥梁存在外观病害,桥下绿地植被缺乏梳理,层次感较弱。由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罗湖管理局联合罗湖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黄贝街道办事处,由深圳市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主导施工,对该立交桥进行综合治理。据悉,该立交桥工程结构维修、外观改造包括桥梁结构病害维修、梁体油漆刷新、防撞栏杆维修、铝合金装饰板安装四个部分。
由于该桥转弯弧度小、纵向坡度大,项目技术人员对铝合金装饰板采用逐块测量、设计,模块化定做的方式进行加工安装,最大限度保证了安装效果的整体性和平顺度。
(滨河宝安立交前后对比)
“在外观改造方面,此次桥梁综合治理工作舍弃了以往桥梁外立面绿植装饰的固有模式,采用新型铝合金装饰板作为包裹材料。”施工负责人介绍说:“这样一来,不仅还原了桥梁结构本身的外观艺术美感,还有效减轻了桥梁结构外加荷载,避免了绿植养护过程中施肥、浇水等对桥梁结构的侵蚀。”经过三个月的紧张施工和反复的细节勾勒,现阶段该项目终于顺利完工。目前,桥梁夜间灯光装饰系统也正在抓紧施工中。
立交桥是交通要塞的重要功能节点,也是城市文化及形象的主要展示窗口,记者获悉,目前罗湖草埔立交、春风高架桥的品质提升工程也正在如火如荼开展,将通过增添门户印记、美化桥体、梳理桥下绿化等手段综合提升罗湖“立交门户”形象。
光影互动+智能报站
“智”同“道”合让出行更精彩
在罗湖地下通道“看海抓螃蟹”是种什么体验?今年7月,东晓街道精心打造后的文锦北路光影地下通道正式开通。该通道属于文锦北路行人过街设施,连通布吉农批市场、新翠苑市场和东晓街道办事处,是日常居民出行的重要通道。
(通过感应器与不断变幻的灯光,市民可以在通道里“看海抓螃蟹”)
“刚从隧道上面走下来,发现这里变得太美了,感觉走到了‘桃花源’,忍不住拿相机出来拍了几张。”家住附近的张女士说。艺术时尚、光影交错、趣味互动……市民路过纷纷拍照“打卡”,这条的极具特色的地下通道迅速火遍深圳人的朋友圈。
(文锦北路光影地下通道“十里桃花”3D立体墙绘)
“我们充分挖掘‘被遗忘’的地下空间,力争打造一条具有社交、网红、打卡特色的地下通道。”东晓街道综合执法办协调科科长吴晓荣介绍,文锦北路光影地下通道以光影互动为主题,设有投影互动装置,通过感应器与不断变幻的灯光,市民可以在通道里“看海抓螃蟹”。此外,通道内喷绘了长达60米的城市画卷,还有“十里桃花”“心声告白墙”等3D立体墙绘,好看又好玩。
(长达60米的城市画卷)
智慧设备不仅仅运用在文锦北路光影地下通道中。春风路上近期也多了一批“智”同道合的“新朋友”。多种高科技智慧交通设备守护春风文锦路口,除升级传统的交通信号灯和电子警察设备外,更增加了行人地面提示灯、机动车斑马线地面警示灯、右转道专用警示柱等;智能公交站台不仅外观简约、时尚,还能智能报站,并带有手机无限充电等服务功能;新式灯杆预留了 5G微基站搭载入口,实施“多杆合一”、“多箱合一”,从而简化街道景观,提升出行环境。
(春风路智慧交通设备)
(春风路公交车站)
“通过智能互动,孩子交通安全知识掌握更牢固。”在罗湖首个开放式、全龄段交通安全主题公园——东门社区交通安全主题公园,市民黄女士与小朋友正通过各类情境模拟,沉浸式掌握交通安全知识,从而“知危险、会避险”。AI互动拍照机、夜光游戏墙、交通安全说吧等设备的投入,让市民能实现公园里漫步也能学习交通法规,玩乐互动也能掌握安全知识。
(东门社区交通安全主题公园)
奋力破解道路交通难题,补齐民生短板。罗湖区在一个个提升市民出行体验的“大动作”和“小细节”中,逐步完善辖区街道功能,提升“湾区枢纽、万象罗湖”城区形象,全力助推罗湖区城市功能品质提升。
编辑 昌慧 审核 谭凤希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许舜钿)
本文来自【读特】,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