攒钱达人

罗源门窗加工厂

XiaoMing 0

文章目录:

1、全国铝型材行业首家2、罗源:乘风而上 正当其时3、南平铝业公司打造科技核心竞争力保持行业领先

全国铝型材行业首家

记者从福建省南平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获悉,2022年9月9日,福建省南平铝业喜获国家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AAA级认证。

据悉,AAA级评定证书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可申请最高级别。

福建省南平铝业获得AAA级评定证书,意味着其成为截至目前中国铝型材行业、福建省国资系统、南平市范围内通过AAA级认证评定的首家企业。

什么是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福建省南平铝业相关负责人表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由国家工信部颁发标准,我国首个覆盖两化融合全局、全要素、全过程的管理体系。两化融合是指?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集中精?发展研发、设计、销售、管理等?附加值产业链环节,实现产业?端环节的集聚和产业的快速增长。

顺利通过AAA体系认证是对南平铝业基于5G工业互联网与数字孪生技术的产品工艺与制造一体化能力建设的充分认可,展现了南平铝业在智能制造和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综合实力,也为奋进新征程、建设新南铝、建功新时代,将南铝罗源新基地项目打造成为中国铝加工行业的一流数字智能工厂奠定了坚实基础。

南铝罗源新基地项目鸟瞰图

罗源:乘风而上 正当其时

罗源湾深水岸线作业繁忙。游永健 摄

地处福州北翼的罗源,围绕“启航新时代,做强北大门,打响四大国家级品牌,建功丝路海港城”目标,步稳蹄疾,勇毅笃行,书写了动人的“春天故事”,展现了蓬勃的“春天图景”——

今年一季度,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0.5亿元,比增8.9%,排名全市第二;第一产业增加值6.7亿元,比增3.9%;建筑业增加值14.8亿元,比增21.3%,排名全市第一;第三产业增加值25.6亿元,比增2.4%;规上工业增加值比增11.8%,排名并列全市第一;规上工业产值197.6亿元,比增23.7%;固投95亿元,比增26.5%,排名全市第一;工业固投71.6亿元,比增2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8亿元,比增7.3%;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7.4亿元,比增7.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3亿元,比增44.1%,排名全市第二,实现“开门红”。

在省发改委《2022年第一季度“五个一批”项目正向激励综合考评较好的设区市和县(市、区)情况表》上,罗源获评全省第一名。

罗源闽光钢铁公司新貌。游延寿 摄

招大商招优商

项目建设火力全开

“现在开工!”4月22日,位于福州台商投资区的福蓉源高精消费电子及新材料高端制造基地项目正式开工,为罗源加快建设丝路海港城注入强劲动力。

该项目由南平铝业的下属上市子公司(四川福蓉科技股份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50亿元,总用地面积约1000亩,达产后将年产25万吨再生铝及圆铸锭、18万吨高精消费电子新型铝材和100万件精深加工产品,产值达115亿元,年利税2.5亿元以上。项目将分三期建设,打造“产值百亿级、绿色低碳型”高端制造基地,其中一期争取今年底投产,年产6万吨消费电子铝型材。

从双方开始接触到正式开工,还不到100天,跑出了罗源“加速度”,这得益于铝精深加工项目专班和“一日一专报”制度。福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主任、罗源县铝精深加工项目专班副组长俞章龙介绍,专班已召开11次专题会议,协调解决该项目取土点林地报批等工作,协助企业成功办理桩基施工许可证。

在台商投资区的另一角,福州(台商)万洋众创城一期项目工地建设正酣。该项目总投资100亿元,按照“产业集聚、产城融合、资源共享、产融互动”理念进行设计,是罗源县人民政府、福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携手万洋集团共建的绿色零碳智慧产业园。

宝钢德盛实现智慧炼钢。刘其燚 摄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今年元旦,罗源就拉开了“攻坚2022”的序幕,吹响“建功丝路海港城”的“集结号”,指挥部11个专班各司其职,大抓招商、大干项目;牢牢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扎实推进“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专项行动,成立项目挂钩推动工作专班,建立县领导“代办员”机制,加强项目要素保障,破解项目建设难题,积极推动项目施工、投产达效。

年初以来,罗源着力营造“亲商、爱商、护商”良好氛围,切实优化投资“软环境”;组织召开优化营商环境落实惠企政策“政银企”对接会,启动“企业服务年专项行动”,结合“千名干部进千企”活动,宣传落实惠企政策,达成企业授信30亿元、兑现惠企政策资金奖励2000余万元,为罗源玉石雕刻文化产业项目提供泛金融支持20亿元。今年一季度,全县共对接落地项目50个,总投资达122.9亿元。其中,重大产业链项目1个,其他产业链项目10个,重点项目3个。

商住文旅一体的罗源滨海新城为产业升级提供良好配套环境。游永健 摄

强链延链补链

区域发展蓄积动能

罗源湾畔,绿色高端钢铁产业基地蓄势待发,以宝钢德盛、闽光钢铁等企业为引领的千亿钢铁产业链大文章正在不断书写:作为省内首条具备中大型H型钢生产能力的生产线,闽光钢铁年产130万吨H型钢生产线即将投产;宝钢德盛精品不锈钢绿色产业基地将于今年全面投产,不仅能提升产量,还能补齐现有生产链短板,实现从矿原料到不锈钢产品的钢铁产业链全覆盖,助力钢铁产业转型升级;引进东方电气、东恒机械、汇昇智造等新能源配套项目,打造新能源产业链。

“龙头带配套、配套促龙头”,罗源充分激活龙头企业“磁吸效应”,成立前期办,配强招商办,实施产业研究明方向、精准招商引项目、土地要素强保障、审批服务提速度、营商环境优服务“五轮驱动”招商模式,加大重点项目招商、配套企业培育力度,构建完善的产业链条,推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以罗源湾开发区为例,罗源县已经建成以宝钢德盛、闽光钢铁、亿鑫钢铁等为主的绿色不锈钢产业集群。为提高钢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罗源调整产业战略,着力打通钢铁产业链中游配套,招商引入不锈钢冷轧项目,实现从粗钢到生产用钢的转变,带动中国欧电特种阀门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不锈钢管、10万只特种阀门项目以及福建叙佑不锈钢有限公司绿色环保抗菌不锈钢管材、管件项目等不锈钢精深加工项目落地,拉长钢铁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此外,福建沪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钢铁渣粉项目作为宝钢德盛配套项目,将宝钢德盛产生的钢渣、镍渣进行回收提取,金属由宝钢德盛收购,其余尾渣制成水泥原辅材料,实现钢铁产业固体废物“吃干榨尽”,促进园区绿色循环发展。

为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罗源积极统筹谋划、整合资源,下好招商引资“一盘棋”,设立土地要素保障专班,做好项目用地报批和推动土地出让工作。“项目用地环节多、节点多,我们研究制定土地要素保障全周期服务机制,压缩时限,加强项目策划衔接,全面实施土地预审机制,与多部门配合,在项目招引和土地挂牌阶段就提前介入、靠前服务,现在可以做到‘交地即开工,拿地即拿证’。”罗源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陈新强表示。正是在这种“以一点带一域、以一域谋一城”思路的指引下,罗源县发挥环罗源湾高起点规划和三类工业用地优势,持续做大做强临港产业体系,今年一季度出让土地1050.07亩,实现突破性增长。

美丽的南溪。游永健 摄

宜居宜业宜游

乡村振兴全域驱动

从单打独斗到产业集群,从单一种植到全产业链……素有“中国秀珍菇之乡”美誉的罗源,走出了一条科技化、合作化、园区化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一朵朵小菌菇,如同一把把“致富伞”,千千万万个菇棚和厂房,拼出乡村振兴的“最美版图”。

晶莹剔透的绣球菌,如同一朵朵白色绣球花摆放在菌房架子上,非常诱人。在智能控温、控湿、光照的照料下,罗源县起步镇食用菌珍稀品种(绣球菌)示范推广基地的绣球菌顺利进入采摘季。

罗源县起步镇投资1400万元建设绣球菌示范基地,以工厂化生产补齐食用菌品种单一、生产效益低的短板,目前可以日产绣球菌1万袋,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

在起步镇,采用工厂化智慧种菇的工厂已有3家,还有多家企业准备转型工厂化种菇。上长治村的长兴菇业为增强企业竞争力,已打造自动化菌包生产线6条,正在向智能化工厂转变。

起步镇投资1400万元建设绣球菌示范基地。刘其燚 摄

起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起步镇依托食用菌研发中心,深化与国家菌草技术研究中心林占熺教授团队合作,推进珍稀品种示范推广;引进聚景源、青盛菇苑等食用菌产业链项目,积极对接华绿集团谋划建设高标准现代化工厂,完善食用菌全产业链。起步镇现有食用菌生产企业32家,1500余户农民从事食用菌种植,人均年收入达3万元。

乡村振兴,成绩亮眼。罗源花卉苗木产业持续壮大,在全市、全省都占有重要的市场份额,七境茶、吉壁鲍鱼等特色农业产业品牌效应逐步凸显,形成“一菇独秀,多点开花”的乡村产业发展格局。罗源还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畲族文化和传统文化资源,串联精品研学线路,开设畲家福地、农耕体验、红色传承等课程,推动研学教育和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乘风而上,正当其时。在千帆竞渡的时代大潮中,罗源把发展经济作为最大实事,勇挑重担、拼搏奋进,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为福州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贡献罗源力量。(记者 任思言 通讯员 黄益辉 刘其燚)(福州日报)

南平铝业公司打造科技核心竞争力保持行业领先

7日,南平铝业公司的季度科技例会上捷报频传,今年初公司设定的10大重大科技项目均取得了不同层面的突破性进展,这10项将为南平铝业公司挺进汽车轻量化铝材等高端商用铝合金市场打下坚实基础。

近年来,在铝业市场遭遇价格寒冬的状况下,南平铝业公司不断加强科技研发力量, 仅“十二五”期间企业先后有16个项目列入国家、省、市级重大(重点)科技计划专项,企业坚持每年自主立项100项科技攻关项目,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带动企业实现2014年度主要产品产量、销售量两位百分数的比增,同时,企业再度荣获“中国铝业百强企业称号”, 今年1至4月份,企业在产量与销售量方面依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目前,南平铝业公司是国内同行中唯一同时拥有国家创新型企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认可实验室、铝合金型材国家(国际)标准试验研究基地四块“国字号”铝业科技金牌的企业,正是这些“国字号”的科技引擎带动南平铝业公司持续领跑行业第一方阵。

这些“国字号”科技引擎有着怎样的威力?联动聚合力、增力拓市场、加速占高地——这三者自内而外,展现了南平铝业公司的科技爆发力,时时惊艳市场。

常态创新 联动聚合力

3月份,南平铝业公司董事长陈伟刚刚获得了南平市科技界的最高奖项——南平市科学技术奖重大贡献奖(全市仅有两名企业家获奖),2015年,南平铝业公司针对新开发的市场又适时推出了十项重大技术专项课题,由陈伟董事长兼总工程师挂帅主抓,目前,各个项目已经取得较为实质性的技术突破。

陈伟深有感触地说:“自上而下的科技联动创新已经成为南平铝业公司的全员的文化自觉。”自2005年起,南平铝业公司就构建了全员科技创新机制,10年积淀,全员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企业的文化内驱力。每年企业都要在全厂征集、论证遴选近百项科研课题,由公开竞聘的18个专业学科带头人(即技术主管工程师)牵头,成立相应的课题小组,逐项制定实施方案,按照计划进度推进实施,每年底由技术中心组织验收和成果评审,按照实际成效,评出相应等级的南铝科技成果奖,并拨出100万元给予奖励。10年间,通过这一科研激励机制,近千项科技创新项目不断在生产中实施,保持了南平铝业公司的行业领先地位。

科研致用 增力拓市场

2014年,“南铝铝产业链全维管理信息化系统集成平台”项目获评省科技进步奖,在这套系统中,针对收集市场信息的系统为企业开展有的放矢的科研提供有力支撑。目前,南平铝业公司已经将汽车轻量化铝材的研发作为进入汽车市场的重要突破口,已与多家下游生产企业建立了合作研发关系,拓展铝合金在交通运输领域轻量化应用市场将成为南平铝业公司下一个新的增长点。去年,南平铝业公司就瞄准交通领域高端工业材用铝市场开展科研,全面启动汽车、铁路机车、船舶、航空、军工5项高端产品国际认证工作,承担完成的福建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交通领域用高端铝合金产业化项目” 已通过省级验收,实现了年产2万吨交通领域的高端铝合金产业化能力。

此外,去年,南平铝业公司针对市场需求开展的科技创新亮点频闪:发挥世界领先水平的熔铸设备优势,瞄准市场高品质圆铸锭需求增长的态势,开展科技革新,使得全年产销量均实现翻番;攻关高附加值铝型材,工业材销量超过3万吨,比增17%;铝板带产品实现合金化转型,合金产品订单比例从上年的52.1%上升到80%以上。

行业领衔 加速占高地

日前,南平铝业公司再度完善了《南平铝业五年科技创新滚动五年计划(2015-2019)》,科技领先、行业领衔再度上升到公司的战略管理层面。

去年,南铝公司为主起草单位参加了“铝合金建筑型材”等20多项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其中参与起草的GB/T 7999“铝及铝合金光电直读发射光谱分析方法”等8项国家和行业标准通过审定,使得南铝公司再度成为行业标杆。此外,去年公司还获得授权保护的技术专利19项,目前,南平铝业公司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授理的技术专利达到了407件,专利数量稳居全国铝业前列。

2014年,南平铝业公司书写了一个国际科技合作的大手笔,再度占领了行业技术与市场的高地。通过与世界500强企业、全球铝业巨头挪威海德鲁集团历时三年的合作,开展了铝合金熔体净化处理相关装备与工艺技术攻关,全面提升了我国铝合金熔体净化处理产业化技术水平。项目成果获得3项技术专利,参与起草完成了1项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该项目的科研成果迅速获得了产业化应用,南平铝业建成了一条年产能5万吨的高品质铝合金材料生产示范线,已产业化生产了一系列高品质铝合金产品,当年为南铝年新增产销收入超过6亿元。

面对科技竞争力不断打开的市场局面,南平铝业公司加快推进福州罗源的南铝铝材加工有限公司的建设,该项目已于去年10月21日动工,拟投资2.75亿元,计划分三期建设,第一期将在年底建成,单元体幕墙、隔热断桥铝合金门窗、铝木门窗、加工铝模板等一系列国内领先产品将在这个新厂问世,在科技领先、行业领衔的战略上,南平铝业公司再次蓄势待发。□黄旭辉 林光磊

高端断桥铝合金门窗

高端系统门窗

断桥铝门窗品牌

高端门窗品牌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