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沅陵展新颜①丨净了乡村 肥了田园,沅陵积极推进畜禽糞污资源化利用
编者按:
小康不小康,环境算一桩。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千头万绪,多年的积习、思想的固化、生活中的“小算盘”等又为其平添些许难题,而且往往不能“一治永逸”。如何让居民长久共享到人居环境整治成果?红网怀化站推出沅陵城乡人居环境系列报道,聚焦沅陵县老旧小区改造、污水处理、厕所改制、资源回收等议题,寻找问题,总结经验,记录、见证并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整治进程。
扩建中的王家岭村有机肥料制造厂。
红网时刻怀化2月2日讯(记者 杨超 刘顿 通讯员 瞿云)“目前,我们以鸡粪为原料生产的生物有机肥料已经供不应求,今年还准备扩大生产规模呢!”在沅陵县凉水井镇王家岭蛋鸡养殖场里,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污正在通过分拣、烘干、发酵等加工处理一步步转变为生物有机肥料。
为解决传统养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粪污不能妥善处理的问题,王家岭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以构建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生态体系为发展方向,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污,全部运至有机肥料场加工成生物有机肥。
王家岭村有机肥正在进行包装。
“以前鸡粪都是随意堆放在村头巷口,尤其是夏天不仅苍蝇满天飞,气味还非常难闻,家里必须把窗户关的严严实实才稍微好点。”王家岭村的村民纷纷表示,自从合作社在山上修建这个有机肥料场将鸡粪进行统一加工处理后,不仅少了随处可见的鸡粪,村容也变得整洁了许多。
王家岭村民都用村产有机肥。
“目前,每年可加工处理9000多吨鸡粪,平均3吨鸡粪能产出1吨生物有机肥料,肥料主要提供给合作社的蔬菜产业园和沅陵的茶叶种植大户,年产值在300万元左右。”合作社负责人王铁刚介绍道,通过“种养结合、就近消纳、综合利用”为主线,合作社一手抓保供给、促增收,一手抓保环境、护生态,推行“规模养殖+种植+生态”的种养结合型养殖模式,走出了一条“节约型、循环型、生态型”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据了解,鸡粪中含有植物所需的微量元素、有益生物活性菌及多种酶,通过有益微生物在土壤中大量繁殖,可增加土壤有机氮含量,提升磷、钾在土壤中的活性,发挥其固氮、解磷、解钾作用。这种方法相比常规的施肥技术降低了环境污染,又节本增效,有效达到“双赢”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