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家居
文章目录:
1、钢铝关税,特朗普缘何就是不豁免日本2、加速度传感器:高铁敏感元器件国货难觅3、东旭:科技攻坚改写“缺芯少屏”历史
钢铝关税,特朗普缘何就是不豁免日本
来源:环球时报
日本要跟美国打贸易战?5月17日,日本官员表示,正考虑对美国加征钢铝关税的政策实施报复。尽管日本还未作出最终决定,但这已经是日本对美态度的一个大变化。今年3月美国宣布加征钢铝进口关税,随后豁免或暂时豁免多国,可日本不在其中。几个月来,日本方面苦苦寻求美国豁免,却一直无果。要知道,自特朗普当选总统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积极与特朗普搭建关系,如今已六度直接会面,后者也曾在记者会上亲切地称呼安倍“晋三”。这样的“蜜月”关系为何却换不来澳大利亚、韩国都能有的豁免?日本舆论又是如何看待安倍与特朗普的亲密关系的呢?
苦求无果,是“蜜月”还是耻辱
“这与日本最初用温和方式对待美国这一最亲密盟友的政策有所不同。”在日本表态准备对美国钢铝进口关税采取报复措施后,美国《华尔街日报》18日评论称,这一行动反映出,日本对特朗普将日本生产的钢铁视作国家安全威胁感到恼火。
两个多月前,特朗普宣布对进口钢铁和铝分别征收25%和10%的关税。其后,美国豁免一大批国家,如澳大利亚、加拿大、墨西哥、阿根廷和欧盟等,但没有日本。当时有媒体称,“目前还不清楚,作为美国的盟友,日本为什么不能像其他国家那样获得豁免”。
其实,在美国表示要开征钢铝税时,日本就称,将盟国日本纳入限制对象是不妥当的。日本贸易大臣世耕弘成曾与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会谈,向美国要豁免权,莱特希泽没有具体回应,只是提供了相关政策出台时间表。而在特朗普宣布最终决定前两天,世耕弘成还在记者会上表示对按品类获得豁免有信心。
要知道,日本出口美国的钢铁排在加拿大、欧盟、韩国、墨西哥、巴西之后,占美国进口总量的4.9%。在外界看来,这是对日美友谊的考验。日本也是这么认为的,因此一直谨慎、小心。
但特朗普认为这不算什么。在宣布最终名单时,特朗普主动说:“我将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和其他一些人——安倍晋三是我的好朋友——交谈,他们的脸上会露出微笑。那个微笑的意思是,‘我不敢相信我们能够占美国便宜这么久’。所以‘那些日子已经过去’。”
日本舆论对特朗普为什么这样对待日本做了很多分析,比如提到特朗普称减少美日贸易逆差“日本能做的还有很多”——2017 年这个数字为690 亿美元;想让日本在农业及汽车领域让步;认为特朗普醉心“交涉术”,拿着关税这张牌要求在其他领域交涉,从而形成有利于美国的贸易条件,也为11月中期选举助选等。
“日本被排除在外的明里暗里”,产经新闻网逐一分析称,澳大利亚、阿根廷、巴西是对美贸易逆差国,加拿大、墨西哥与美国之间有北美自贸协定,韩国正与美国开展自贸协定谈判,它们都有理由获得豁免。而欧盟对美国不仅是贸易顺差,出口的钢铁制品也是日本的3倍,欧盟却能得到豁免。从这种情况来看,日本也许最终能得到豁免。
但直到5月特朗普延长对欧盟的临时豁免,日本仍没收获。其间,特朗普在推特上点名批评日本多年来在贸易上“痛击”美国。几天后,他迎来了“老朋友”安倍晋三。
日本《现代周刊》副总编近藤大介对《环球时报》记者说,那次会谈,特朗普对安倍要求了两件事,一是要打18洞高尔夫球,二是要带昭惠夫人。安倍本来两个都不愿意,因为当时国内财务省的丑闻闹得很凶,首相去国外打高尔夫球,舆论和在野党肯定大骂,同时安倍和夫人的关系一直不好。安倍最终接受了“老大”的要求。但会谈期间,日本头条新闻都是财务省的丑闻,那次访美没什么看头。
这样的结果引来日本媒体“开骂”。“希望美国重归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被拒绝,钢铝关税豁免没要到,首相就是陪特朗普总统打了高尔夫球……”日本J-cast电视台不满道。日本《东洋经济》用嘲笑的口吻说,原本要向别国展示日美蜜月关系的安倍晋三,在美丽的海湖庄园又举行了一次“朝贡”仪式。安倍打算以“友情”为杠杆让特朗普豁免关税,结果变成日本为缩小美日贸易逆差而要作出新奉献。
根源在30多年前的历史中?
“在对东京的看法上,日本人说,特朗普仍深陷上世纪80年代”,对于日本迟迟未获豁免,美国斯坦福大学学者丹·施奈德这样说。
1988年6月初的一个下午,一架黑色直升机缓缓降落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里海大学的棒球场。机身上印着几个粗体白色字母,老远就能看到它们组成的词——“TRUMP”。没错,从飞机上下来的正是特朗普集团的主席特朗普。
特朗普是来参加里海大学第120届毕业典礼的,他被该校授予荣誉法学博士学位,受邀发表演讲。特朗普的这次“毕业演讲”很有内容,从艾滋病谈到美国联邦政府内部的问题,但最激昂的部分是关于“外国竞争带来的威胁”。
特朗普对台下7000名听众说:“那么多国家在用鞭子抽打美国……赚得盆盈钵满,从经济上剥夺美国的尊严。我尊敬日本人,但我们必须反击。”接着,他讲了一段经历:一名日本商人带着随从气势汹汹地走进纽约特朗普大厦,一拳砸在办公桌上:“我们要投资房地产!”
在后来的自传《东山再起》中,特朗普再次讲述这段经历,描述那名日本人的傲慢骄恣,而他毅然将其轰出门外。当然,他想不到的是,30年后,里海大学的教职员工以绝对多数票数要求收回授予他的荣誉学位,原因是他们认为这位总统不符合学校提倡的“当意见存在分歧时应当尊重话语表达”的标准。
上世纪80年代,是特朗普名声大噪的时代,也是美国为日本问题发愁的时代。特朗普就是发愁的人之一,而且是有名的一位。1987年9月,他在《纽约时报》上刊登公开信式广告,称“日本和其他国家占美国便宜占了几十年”,要求“让日本、沙特等国为我们对盟友的保护支付费用”。
1988年是大选年,那年特朗普上了著名的《奥普拉脱口秀》。“他们(日本人)来到美国,卖汽车,卖录像机,将美国公司击溃”,特朗普在节目上说。1989 年,日本三菱地所决定收购纽约洛克菲勒中心,震动美国,特朗普呼吁对日本产品征收15%—20%的进口附加税。第二年,他在接受《花花公子》采访时再次声讨日本人“先是用日用品带走我们所有的钱,然后用钱买下整个曼哈顿”。
美国《一周》周刊近日(4月20日)的一篇文章称,整个上世纪80年代,特朗普不断地对美日贸易关系进行攻击,称日本“系统性地吸美国的血”,“特朗普对日本的看法从来没有变过,某种程度上他也是这么看现在的中国的”。
其实,特朗普对日本的印象远不限于上世纪80年代。美国第二大钢铁生产商纽柯钢铁公司CEO迪米克对美国《华盛顿邮报》说,几十年前,特朗普就将美国失业和制造业衰落问题与贸易联系在一起。该报称,进入90年代,参加总统竞选时,贸易依然是特朗普的核心话题。1999年,他在CNN拉里·金的节目上说:这么多年来,对日本来说,我们就像绑缚受鞭打犯人的柱子……看看日本人怎么卖汽车的,看看他们的补贴。
2000年,参加大选的特朗普宣布,如果他获胜,将任命自己为贸易代表,亲自与日本谈判。除了日本,他还说德国“想从经济上接管全世界”,法国需要被教导学会“尊重”。而在回归真人秀节目后,他仍保留着对日本人的情绪。特朗普曾厌恶握手,有一次被问到原因,他说:“(握手)会传播大量细菌……我不介意微微鞠躬。在日本,人们鞠躬,我喜欢这样。这是我对日本唯一喜欢的地方。”
直到2016年,日本经济已经历20年停滞,特朗普仍将日本挑出来,与墨西哥、中国并列为“毁了”美国的国家。
“经济学家时常批评特朗普及其助手将美国经济视为大锈带的观点,认为他谈论汽车、钢铁的次数太多”,英国《金融时报》写道:“有人怀疑,特朗普和他的贸易团队对历史更感兴趣,他们想恢复那个时期的荣光。”
日媒:哗众取宠的友谊带来了什么
与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甚至小布什相比,现任总统特朗普对日本的态度显然不如他们积极,但他跟安倍的交往却让外界常常对美日关系用“蜜月”形容。
这种“蜜月”带来了什么?美国“政治”网站的一篇文章写道:“看到安倍的好朋友拒绝给予豁免,日本政府和企业界都感到震惊”“让他们震惊的还有特朗普在TPP上的‘U’型态度(退出,然后表示兴趣,接着又拒绝)……他给加拿大、墨西哥等国关税豁免,最好的朋友安倍却什么都没得到”。
不少分析认为,从一开始,安倍就把宝押在同特朗普建立密切关系上。美国《外交政策》称,这一策略似乎产生了效果:安倍成为首位与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面对面会谈的外国领导人,第二次访美就跟特朗普一起打高尔夫球。这让其他国家印象深刻,有学者称,至少有一位欧洲国家首脑联系安倍取经。但如今这种成功在褪色,表现之一是特朗普绕过日本直接跟朝鲜会谈,另一个是在钢铝关税上豁免众多盟友却偏偏不包含日本。
有日本媒体称,欧盟及其他国家对于美国的不当要求,都可以马上表态拿出反制措施,唯独安倍政府“腰很软”,只是表示遗憾,不停地诉说“日本的钢铝制品输出不会影响美国的国家安全”。日本政府还把解决问题的希望赌在安倍与特朗普的“关系”上,尽管美国政府中一直有支持将日本加入豁免名单的人,但最终决断者特朗普没有照顾日本。
日本九州大学的一位学者称,对美国来说,日本从来就不是真正的“伙伴”甚至“小伙伴”,而是“跟班小弟”。从政治与军事两方面看,日本都是美国的“附属国”或“保护国”。这种关系直接反映到领导人交往上。以前的美国总统会顾及日本颜面,表现出“形式上的尊重”,但特朗普对日本不会“虚情假意”,呼来喝去是很正常的事。
“安倍觉得特朗普是自己的好朋友,但特朗普不一定这么认为。”近藤大介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在特朗普看来,安倍是值得利用的存在。特朗普经常采用“以小吓大”的战术,也就是善于利用小国(日本)对大国(中国)施加压力。
日本媒体中已经出现反思声。《日本时报》以“日本需要重建对美战略?”为题称,理论上日本是美国在东亚最忠实的盟友,这一关系得到两国领导人私交支撑,由他们对高尔夫的共同爱好加固。但哗众取宠的友谊没有带来任何实质好处,随着日本在朝鲜问题上被边缘化的担忧加剧,对美国贸易政策的忧虑加深,日本如今正处于一个紧要关头。
日本《现代商务》称,美国在经济方面并没有把日本视作“同盟国”,日本政府务必面对这个现实。在特朗普倡导“美国优先”的背景下,在适当时候日本应根据WTO规则坚决维护自身利益,哪怕与美国意见相左。(蒋丰 李珍等)
加速度传感器:高铁敏感元器件国货难觅
来源:科技日报
加速度传感器负责对动车组的失稳、车厢舒适度和走行部件健康状态进行检测,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系统。
“要保证动车组高速平稳行驶,首先要由加速度传感器对来自X(轴)、Y(径)和Z(垂)向的应力进行实时监测,并将电信号传输给列车指挥系统。”北京交通大学教授秦勇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加速度敏感器件负责完成电信号的传输,是高端加速度传感器中的核心部件。
科技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我国传感器产业长期处于产业链中下游,加速度敏感器件进口率达80%以上。
最小长度为头发丝直径的1/50
加速度敏感器件属高端芯片,多采用MEMS工艺制造。
MEMS是一门综合学科,涵盖微尺度下的力、电、光、磁、声、原子、表面等物理学的各分支,乃至化学、生物、医学和仪器等各领域,学科交叉很强,研究难度很大。
“MEMS工艺则是在传统的半导体工艺和材料基础上,利用平面硅加工工艺、体硅加工工艺等微纳米技术,在硅片上制造微型机械敏感器件,并将其与对应电路集成为一个整体的技术。”宁波中车时代传感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阳介绍说,相比传统的厘米级机械器件,MEMS器件尺寸非常微小,长度从1毫米到1微米,而一根头发丝的直径大约是50微米。
硅是MEMS的主要材料,其电气性能优良,硅材料的强度、硬度和杨氏模量与铁相当,密度与铝类似,热传导率接近钼和钨。“一块几微米的MEMS传感器芯片,要集成七八种机械配件。”吕阳说。
目前全球拥有整个MEMS产业链的公司基本为美日欧公司,有博世、霍尼韦尔、ST(意法半导体)、索尼、ALLEGRO、AKM、TDK、英飞凌等,全球市场占有率达90%以上。
国产MEMS器件量产仅有X、Y轴向
为保障高铁的故障率仅允许的百万分之一,高可靠性的敏感元器件,是加速度传感器集成商的必然选择。吕阳透露,目前世界最先进的敏感器件为三轴,标准为零点偏置±50mg甚至更小、零点温度误差±1mg/℃、灵敏度温度误差±100ppm/℃、噪声低至30μg/√Hz,且使用寿命基本在10年以上。
相比之下,国内规模最大、专做MEMS的企业美新,目前能形成量产的还是两轴产品,仅能测量X、Y向。MEMS传感器品类众多,以万为单位,且不同MEMS传感器之间参量较多,消费类加速度敏感器件,不能直接应用于高速轨道交通行业,需要进行可靠性优化设计。“这种行业特性,要求企业在前期研发上必须投入巨资。”吕阳说,一般而言,月产1000万只,才能保证MEMS传感器市场盈亏平衡。根据调查,国内绝大多数企业都远低于这一规模。
秦勇认为,起步晚、研发和材料工艺落后、资金和人才严重匮乏,以及产学研脱节等,都是国内MEMS行业发展滞缓的重要因素。
SOI工艺加工等关键技术已突破
高铁产业需要大量传感器,一列8编组动车组需要上千传感器,实时采集与监测车辆状态数据。
到2020年,中国高铁里程将新增5000公里,达3万公里,而且还将提升智能化水平。“这意味着对加速度、角度和温度等传感器的巨大需求。”秦勇表示。
来自中国中车和中国铁建消息,2019年,“复兴号”智能版列车将上线运行,在世界上首次实现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而中国铁建电气化局设计研发的高铁供电线材之一,即棘轮智能在线监测装置,在国内首创组装高精度角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振动监测传感器,其中角度传感器测量精度±0.1°,温度传感器测量精度±0.1℃。
无疑,后续我国轨道交通行业仍需要大量传感器。
“目前国产轨道交通装备传感器尚属二代产品,仍以模拟量传输为主,易受干扰,同时在恶劣条件下发生故障后,尚无法实现自诊断,不具备自愈能力。”秦勇说,MEMS工艺就是要实现信号输出从模拟改为数字,具备自校正、自诊断、自判断和自愈能力。
MEMS加速度传感器国产化替代正紧锣密鼓。
“相关科研院所已突破高精度SOI工艺加工、圆片级可调阻尼封装、低功耗ASIC专用集成电路等关键技术。”吕阳说。
SOI工艺,指在顶层硅和衬底硅之间,引入一层二氧化硅层,起绝缘和隔离作用。基于SOI工艺的MEMS器件具备工艺简单、漏电流小、无闩锁效应、电流驱动能力强等诸多优点。(记者 矫 阳)
东旭:科技攻坚改写“缺芯少屏”历史
经历22年发展,东旭集团已成为拥有东旭光电、东旭蓝天、嘉麟杰三家主板上市公司,产业涵盖光电显示材料、石墨烯产业化应用、新能源客车等多领域。图/企业供图
攻坚高世代液晶玻璃基板,携手业界共铸“中国屏”,超薄盖板玻璃“王者熊猫”填补国内空白,成功试制全球最薄0.3毫米、可360°弯曲的盖板玻璃……作为一家大型高科技实业集团,东旭集团是“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二等奖获得者,也是国家专利最高奖项“中国专利金奖”和“中国质量奖”的获得者。其将“实业报国”、“科技强国”奉为核心价值观,以“工匠精神”打磨科研创新、工艺升级。
东旭的“饺子文化”
不同于小规模的“实验室技术”,大型制造业更需要在当时当地、结合实际生产,在制造现场持续进行大量的细小改进和点滴技术诀窍的积累,从而形成一套竞争对手难以复制和超越的复杂“工厂技术”。这正是东旭“工匠精神”的长处所在。
在这种精益求精的科研精神背后,是东旭集团对极致品质的持续追求。东旭创业元老、东旭光电董事长王立鹏回忆,当年在生产彩色CRT电子枪配件时,东旭与日本企业合作,为彩管厂做配套。由于日方要求非常高,而国内当时又无经验可借鉴,东旭员工面临了极大的技术攻关压力,近百名技术人员24小时连轴转。东旭的“饺子文化”正是在那时应运而生。
“步入攻关阶段,大家每天到了晚上就在工厂里用电炉煮速冻饺子,没时间吃别的,因为机器是不停的。”王立鹏回忆。那时候的他还是一名生产负责人。
“就这样,煮一次饺子,这个产品好一点。再煮一次、再好一点。所有员工吃住都在攻关现场,就是靠这种持续投入、持续改良的不懈精神,最终成功实现技术攻关,也形成了东旭这种玩命做实业的基因和精神传承。”王立鹏说。
2018年,东旭集团总裁李青率领的东旭科研团队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二等奖。一家民企能获得国家科技创新的最高奖项,实属不易。东旭科研团队在关键技术领域无数次冲锋陷阵,同样诠释了东旭“工匠精神”的传承。
打破国际“屏”垄断
本着“以科技创新和实业发展贡献民生”的目标,东旭集团致力于改写我国“缺芯少屏”的历史。
在“屏”的方面,东旭集团在液晶玻璃基板领域打破了国际巨头的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与合作伙伴共同维护了国家显示产业安全;与此同时,为民生做贡献,让中国老百姓看上了两三千元的平价液晶电视。
新京报记者从东旭集团获悉,目前,东旭集团液晶玻璃基板产品已全面覆盖G5—G8.5代线,量产产能稳居国内第一、全球第四。集团对8.5代线等高世代玻璃基板的国产化替代打破了国际垄断,与下游优质客户京东方等业界伙伴携手改写了中国“缺芯少屏”的历史,使京东方等国内面板制造商面对康宁等国际玻璃基板巨头时,拥有了有力的谈判筹码。从而通过大幅压低上游材料价格,有效降低了下游液晶电视的价格,让中国老百姓看上了两三千元的平价液晶电视。
在2014年,东旭集团成功推出了国内第一款环保型铝硅酸盐超薄盖板玻璃“王者熊猫”,性能等同于美日同类产品,成功打破了国外企业在中国市场长期维持的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使中国拥有了享誉国际的手机盖板产品。
芯屏互动推动战略落地
据了解,东旭集团内部一直有个“芯屏战略”。东旭集团最基础、最核心的产业之一是平板显示产业,其代表产品液晶玻璃基板就是“屏”的最基础构成。而中国长期受“缺芯少屏”问题困扰,在解决“屏”的问题后,东旭持续努力想在“芯”的方面有所作为。
其中,2019年8月18日晚间,东旭发布的公告显示,旗下东旭光电联手曼大致力于悬浮石墨烯传感芯片产品的研发和商业化应用推广,进一步完善公司在石墨烯领域的产业布局,延伸公司在石墨烯业务领域的高端应用。另外东旭光电还是GEIC唯一一家在中国的民营企业一级会员,双剑合璧,凸显出东旭光电对石墨烯产业高端应用发展的决心。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东旭光电在国内率先将石墨烯最核心的结构性能优势,成功应用在终端产品中,形成了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石墨烯电采暖、石墨烯节能照明及石墨烯防腐涂料四大序列石墨烯应用产品,东旭光电石墨烯板块2018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81亿元,增幅同比高达约170%,2019年上半年更是继续突飞猛进。
与此同时,东旭集团旗下嘉麟杰还拟收购中国高端光学镀膜龙头企业北极光电(深圳)有限公司,通过本次交易将切入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光通信行业,有利于把握光通信行业5G发展浪潮,未来逐步将业务拓展至光学传感以及生物光子学等领域,将嘉麟杰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创新型光学解决方案提供商。
在“工匠精神”的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下,在“芯屏战略”的背后,是东旭集团“产业兴国”的拳拳之心。东旭集团一直紧跟国家战略导向,力求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匠心记忆】
东旭集团拥有中国第一、全球第四的液晶玻璃基板生产能力,液晶玻璃基板产品已全面覆盖G5—G8.5代线。
曲面盖板玻璃产能规模和市场占有率达到国内第一、全球前三。
拥有中国唯一的平板显示玻璃技术和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
一项基板工艺和一项盖板工艺在2018年分别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和二等奖。
截至2019年2月,集团及各子公司累计申请国内专利2812件,其中发明930件、实用新型1821件、外观设计61件。
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国内外重量级石墨烯科研机构建立了研发合作机制。
新京报特刊 大国匠心·企业
新京报记者 王海亮
编辑 袁秀丽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