攒钱达人

铝合金门窗传动杆解说

Rose 0

文章目录:

1、为什么钢轨是“工”字型?2、藤州浔江大桥主缆架设顺利完成3、龙祥街道坚持“六个融合”实施“百千万工程”,统筹推进城乡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钢轨是“工”字型?

钢轨是铁路轨道的重要组成部件,其主要功能是引导列车车轮前进,平稳承受车轮的巨大压力,并传递到轨枕上。同时,钢轨必须为车轮提供连续、平顺和阻力最小的滚动表面。那你知道,为什么钢轨是“工”字型吗?

为保证千吨、万吨火车安全行驶,钢轨需要满足三个特点:扛得住重载列车施加的压力;满足列车高速运行的稳定性;与车轮轮缘相吻合。

抵抗挠曲变形的最佳断状面

列车作用于钢轨上的力主要是竖直力,一节空载的货物列车车厢,自重至少在20吨以上,满载货物的列车可达万吨重。如此大的重量和压力,易使钢轨发生挠曲变形(物理形变),“工”字型的钢轨是抵抗挠曲变形的最佳断状面。

确保列车平稳运行

钢轨是由轨头、轨腰和轨底三部分组成的宽底式“工”字型断面,列车在运行过程中主要与轨头部位接触。

为了确保列车平稳运行,轮轨接触既要紧密吻合,又要具有耐磨的性能。窄而厚的轨头,一方面能完美嵌入车轮轮缘,另一方面足够轮轨磨耗。

钢轨轨底比较宽,受力面积较大,再加上扣件、轨枕联合作用,让列车可以平稳运行。

钢轨经过百年发展,“工”字型结构一直沿用至今,成为跨越时代的经典设计。

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钢轨更是表现出重要担当,其检修维护标准也越来越高,各类先进的大型机械设备投入使用。

钢轨探伤车

检修库内的钢轨探伤车

钢轨探伤车是铁道线上的“B超医生”,利用超声波技术,高效检测出列车运行中磨耗钢轨产生的擦伤、裂纹,检测时速最高可达100公里。

综合巡检车

综合巡检车是铁道线上的“千眼神探”,全车132个摄像头,具备轨道检测、接触网检测、限界检测等功能,可高精度分析线路、桥隧、信号、接触网的状态,智能检测、自动分析、实时报告,检测时速最高可达160公里。

综合巡检车外形呆萌

全车有132个摄像头,再小的病害都难逃法眼。

作业人员在车内实时分析数据

钢轨打磨车

钢轨打磨车车底装有96个打磨砂轮,打磨作业时速最高可达15公里,可有效消除钢轨病害,达到改善轮轨作用关系、提高列车平稳性和舒适度、延长钢轨使用寿命的目的。

隧道中运行的钢轨打磨车

打磨后的钢轨十分“顺滑”

换轨小车

作为超长无缝线路更换神器,换轨小车是铁道线上的主力担当。作业人员与换轨小车联动配合,一个“天窗”点可更换1.5公里的钢轨,为万里铁道线不断注入新活力。

作业人员正在操纵换轨小车进行换轨作业

作业人员用撬棍把更换下来的钢轨放至道心

藤州浔江大桥主缆架设顺利完成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吴纯新 刘昊 通讯员 戴文富 陈任

11月5日,随着最后一根主缆钢丝精准连接,由中交二公局承建的平岑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藤州浔江大桥主缆索股架设顺利完成,标志着世界首座独塔空间缆斜拉-悬索体系桥的关键工程取得重大突破,这为我国在复杂桥梁结构建设领域积累了宝贵经验。

藤州浔江大桥是世界首座独塔空间缆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梁,全长1604米,主跨2×638米,主塔为“三角塔”造型,塔高238米,是广西最高桥塔;主缆为空间缆采用空中纺线法即AS法制作和架设,使得该桥在具备斜拉桥稳定性的同时,突破了单纯斜拉桥的最大跨径,具备独塔、空间缆、协作体系的特点。

大桥主缆AS法架设借鉴阳宝山大桥施工经验,并作出重大突破,形成国内首例空间缆大直径AS法纺丝工艺。大桥主缆采用7毫米钢丝,与阳宝山大桥主缆5毫米钢丝相比,7毫米钢丝的纺丝张力更大,对机械设备性能要求更高,但采用7毫米钢丝能有效减少钢丝的使用数量以及钢丝接头数量,提高纺丝效率。

施工高峰期,钢丝在纺丝系统上往复穿梭,看上去就像一座超大型“纺织机”,将施工现场变成主缆索股“加工厂”,仅用时106天便顺利完成主缆施工任务。

纺丝工作启动之前,项目团队对相关资料进行系统学习与研究,并邀请相关专家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同时,团队邀请钢丝生产厂家组织开展钢丝接头连接培训,确保操作工人及技术人员全面、准确地掌握相关工艺。依据AS法施工特点,项目成功研发AI视觉识别系统、智能联动控制系统等。

AI视觉识别系统能实时监测工字轮上钢丝物料使用情况,并及时提醒工作人员进行补充或更换,确保生产过程不会因工字轮上钢丝物料减少而引发安全事故。智能联动控制系统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和传感技术,实现牵引卷扬机、放丝卷扬机、平衡塔的自动化调度、负载均衡、故障预警和远程监控功能,极大地提升AS法现场施工作业的自动化水平和管理水平。

据介绍,藤州浔江大桥是桂东地区连接粤港澳大湾区的一条重要“东融”通道,建成后,将缩短当地群众过江时间,对优化广西高速路网布局、完善梧州市交通体系、加快地方经济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具有积极意义。

(受访者供图)

龙祥街道坚持“六个融合”实施“百千万工程”,统筹推进城乡高质量发展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题中应有之义。记者从汕头市龙湖区龙祥街道了解到,阶段来,该街道以“头号力度”推进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相互融合,奋力推动龙祥城乡区域协调繁荣发展。

● 推进规划布局融合,谱好规划引领“前奏曲”

坚持城乡建设一体统筹,龙祥街道致力于打破城乡分割的规划格局,注重城乡发展规划的互联互通,一体设计、多规合一,切实解决规划上城乡脱节问题,提高城乡规划融合水平。

一方面,龙祥街道遵循客观规律,结合龙祥城乡结合区位特点,结合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等理念,对街道辖区,以及城中村夏桂埔、城乡接合部官埭片区进行前瞻性规划。另一方面,街道坚持因地制宜,把握6个涉农社区的差异特点,避免千篇一律、大拆大建,从乡情出发,着力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同时,龙祥街道积极推动一体设计,注重街道整体与社区规划的有机衔接,通过推动城乡空间一体规划、功能配套一体布局、重点片区一体推进,提升乡村建设规划管理水平。在此过程中,街道坚持从实际出发,加大保障措施支持力度,主动整合多方资源,调动各部门参与规划的积极性。

● 推进产业项目融合,谱好产业协同“共兴曲”

坚持城乡经济一体发展,龙祥街道以“三个一”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激发城乡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做好一个定位,坚持以“贸”字当先、“工”字为本、工商并举为发展定位;做好一个布局,沿辖区泰山路、汕汾路两侧形成“两轴”汽车贸易行业发展布局;做好一个推进,推进食品等特色产业集聚融合发展。

推动工业产业集群发展。龙祥街道依托龙盛工业园、龙新工业园等区级工业园,如龙工业园、华泰工业园、阳光科创园等村级工业园,以及潮人创客产业园、工业设计城、潮汕文化创意园等“创客基地”,增强集群发展活力,锻造“工字为本”硬实力。

推进重点项目建设。龙祥街道坚持“项目为王”,推进一批现代产业项目建设,连通城乡“大动脉”。如河滨高地智慧农业种植提升项目,对906亩农用地集中开展水田垦造;周厝塭工业园“工改工”项目,推动“企业出资、社区出地”合作共建。

龙湖区河滨高地智慧农业种植提升项目。

打造汽车贸易“地标圈”。龙祥街道做好“贸字当先”主课题,培育专业化汽车市场品牌。以泰龙汽车城辐射周边并引进近十家新能源汽车品牌,配套服务、车辆维护升级、网约车、二手车等区域产业板块,打造高标准汽车交易市场。

培育壮大食品工业产业。龙祥街道以满地可、金源香等企业为代表,探索具有镇域特色的食品工业发展道路,塑造“工商皆旺”发展动能。延伸发展市场,打造成德发广场非遗美食街、嵩山北路光明茶城。谋划潮汕预制菜产业园“工改工”项目,引进“富苑潮菜”厂房建设项目落地。辖区现有规上食品工业企业10家,2023年产值达33.31亿元。

● 推进环境治理融合,谱好人居环境“进行曲”

生态环境是城乡融合进程中乡村重要的资源优势。龙祥街道持续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由“清脏”向“治乱”拓展,由“攻坚”到“保持”推进,在“立足清、聚焦保、着力改、促进美”上下深功。

开展环境综合整治,龙祥街道以9个社区45个网格为单元,整治市容“六乱”,实施“七项行动”,建立健全环境整治网格化、卫生保洁智能化、“三清三拆”长效化、市容管理常态化的“四化”机制。

推进风貌管控提升,龙祥街道制定《汕头市龙湖区龙祥街道农村宅基地和住宅建设管理实施方案》,加强农房管理。推进夏桂埔桂华路两侧建筑及嵩山路(桂华路—浦江路路段)东侧农房风貌提升工程。

夏桂埔社区桂华路农房风貌提升项目。

推进绿美生态建设,结合《龙祥街道2024年县镇村绿化工作实施方案》,制定“一村一图”,在“五边”“四旁”“见缝插绿”“见空增绿”,植树10215棵,建设“四小园”122个。广泛开展认捐认种认养、绿美健康徒步、植物知识科普等活动。

● 推进资源资产融合,谱好要素支撑“互通曲”

打通土地等资产资源要素在城乡间的流动通道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一环。龙祥街道充分盘活资源,让“沉睡”资源“活起来” 、乡村产业“火起来”、集体收入“增起来”。自“三资”平台启动以来,共完成交易面积约87.53万平方米,累计为村集体增收12.62亿元。

龙祥街道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集中开展“三资”历史遗留问题专项整治,探索推进“两强化—三步走—四化解”工作法,指导社区梳理流程、复盘问题,制定整改方案。接下来将有4个涉农社区年收入达1000万元以上,实现辖区2/3涉农社区年收入超千万元,另外2个社区均实现年收入超500万元。

同时,龙祥街道整合村集体建设用地,做到统筹利用一批、专业运作一批、高效转换一批。如启动周厝塭工业园“工改工”项目建设,推进泰龙“工改工”项目、夏桂埔尾池片综合产业科技园项目、潮汕预制菜产业园夏桂埔子项目。

● 推进基础设施融合,谱好公共服务“联动曲”

坚持城乡设施一体建设,龙祥街道从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入手,逐步建立全域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服务网络。

在推进交通道路改造升级方面,实施道路铁路征拆项目,推进汕汕铁路、粤东城际铁路、金新北路东延、漳汕铁路等重点项目征地拆迁工作。实施浦江西路、社东路、桂华路、桂安街等道路街巷升级改造,打通“断头路”。

在推动停车秩序有效管理方面,启动周厝塭智能停车场、夏桂埔智能停车场项目建设,预计新增车位545个;利用闲置宅基地改造建设“口袋停车场”;协调交警部门将城中村主要道路桂华路设为严管路,提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

在完善配套公共休闲场所方面,美化提升乡村微空间,投入约200万元实施桂田广场、榕树广场建设项目,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公园广场。

夏桂埔社区榕树广场。

● 推进社会治理融合,谱好综合治理“聚力曲”

坚持城乡管理一体运行,龙祥街道着力推动城市治理创新要素流入乡村、高效联动,促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

强化基层党组织乡村治理效能。街道积极吸纳一批懂经营、善管理、思路活的返乡年轻党员,如2024年初选拔任用洋滨社区“85后”致富能手担任社区党委书记,建设一支“能干事、肯干事”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

加快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智治。街道加快数字化技术与乡村治理融合,推动“智慧+党建”“智慧+应急”“智慧+服务”;运用“网格化+大数据”,打造“智慧乡村”,如粤居码、“平安乡村”智慧安防系统、“粤平安”、社会治理综合平台等,实现从“后治理”向“前治理”转变。

推动精神文明助力乡村治理。街道顺应城市化发展规律,推动农村和现代文明要素有机结合,积极开展城乡文化节庆、艺术交流等活动,如文沁“百千万”文艺汇演、夏桂埔“村晚”等,促进城市优质文化资源下沉,推动乡村文明新风建设。

龙祥街道文沁“百千万”成果展示文艺汇演。

南方+记者 蔡沚彦

通讯员 龙祥宣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作者】 蔡沚彦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铝合金门窗

隔热门窗

门窗品牌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