攒钱达人

【推荐】光明乳业净利润骤降四成黄黎明年度业绩首秀演砸光明公司去年

summer 0

文|新消费财研社

2021年11月,

七年

时间里

“换帅”

四次

的光明乳业迎来了它的新一任“掌门人”——黄黎明。

尽管黄黎明接任

正赶上全国疫情频发、管控严格的

节点

但他

还是信心满满地表示,作为29年的乳业“老兵”,将不忘初心不畏风雨,带领乳业在新时代、新发展中迈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转眼间,黄黎明上任

一年有余,光明乳业也在近日公布了其2022年年报

。不过,

作为黄黎明掌舵后交出的

第一份

年度成绩单

这份年报

却显得有些差强人意。

新消费财研社从财报获悉,

光明乳业不仅未达成2022年的预期目标,而且还面临着营收净利双降、销售端承压、市场局限

加剧

等不利局面

光明乳业的未来

,还能

“光明

吗?

净利润

降四成

主力单品销量大幅下降

从2021年的增收不增利,到2022年的营收净利双降,光明乳业近两年的日子并不好过。

2022年度报告显示,

光明乳业业绩出现了大幅下滑。

公司

全年实现营业收入约282.15亿元,同比下降3.3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3.61亿元,同比下降39.11%;扣非后净利润约1.69亿元,同比下降61.08%

财报截图

与此同时,

这也是一份未达目标的成绩单。

2022年

光明董事会制定的全年经营计划为

:“

争取实现营业总收入317.77亿元,归母净利润6.7亿元,归属于母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大于8%。

从业绩目标完成度来看,2022年光明乳业营收完成率为88.7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完成率

为53.88%。

而光明乳业营收、净利润从

2

022

三季报就已有

明显

下滑趋势,到第四季度骤降到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在2022年半年报中,光明乳业净利润2.81亿元,同比增长7.83%。但在三季报净利润增幅出现下滑,为3.67亿元,同比下滑16.98%。

到了第四季度更是夸张,光明乳业单季度净利润亏损了880.3万元,同比骤降105.98%。

另外,分产品来看,液态奶实现营业收入160.91亿元,同比减少5.90%;其他乳制品实现营业收入80.00 亿元,同比减少5.66%;牧业产品实现营业收入26.41亿元,同比增加15.33%;其他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1.10亿元,同比增加19.36%。

不难发现,

作为占比光明乳业营收57.8%的主要业绩来源——液态奶,在去年销量大幅下降,降幅为近几年之最。这也是光明业绩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

再从

区域销售

来看,

光明乳业大本营

上海

区域

营业收入74.19亿元,同比减少6.86%;外地收入135.13亿元,同比减少5.07%;境外实现营业收入69.10亿元,,同比增加4.68%。

而对于这份数据并

不好看

的年报,光明乳业解释称,“近年乳制品消费增长趋缓,市场竞争加剧,公司液态奶、其他乳制品收入同比下降,经营效益受到较大挑战。另外2022年受到疫情影响较大,所以目前业绩情况是这样,后续公司还是会继续努力。”

事实上,

近年来

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乳业各方面成本都有所上涨

据海关数据显示,豆粕、饲草进口价格同比上涨幅度明显。再加上随着资深老牌外资企业相关业务的退出,国内乳企的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可以说各家乳企的日子都不好过。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

光明乳业业绩下滑如此严重,并不单单是受外部环境影响

过于依赖区域营收、单一化的产业布局、主要产品竞争力下降等情况,都是摆在光明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区域、产品布局单一化

光明

乳业

始终落

一步

公开资料显示,

光明乳业成立于1996年,业务渊源始于1911年,拥有百年历史。旗下拥有“光明冷饮”、“致优”、“优倍”、“如实”、“畅优”、“健能

Jcan

”、“莫斯利安”、“优加”、“牛奶棚”、“光明悠焙”等众多

知名单品

2002年,光明乳业成功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市场,成为“中国乳业第一股”。

而且

上市即巅峰,2002年的光明乳业

一骑绝尘,以50.22亿元的收入荣登行业第一,领跑全国。

彼时,伊利的收入

仅为

40.1亿元,蒙牛只有16.68亿元。然而,

高光时刻过后的

光明乳业

很快开始走

下坡路

二十余年过去,伊利和蒙牛飞速发展,并称

乳业

“双雄”

;君乐宝

、新乳业等一众

区域乳

企也纷纷崛起,

并对全国市场

虎视眈眈

昔日乳业老大哥

光明却早已掉队,“行业老三”的地位如今也

岌岌可危

“立足上海,发展华东,优化全国,乐在新鲜

”光明

乳业

企业官网上的这句话,就是光明乳业一直以来的企业战略。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

作为七成以上业务量都在华东、上海的光明乳业来说,2022年

上半年的

疫情让其

受到的

影响

颇大

。而要改变光明乳业当前的业绩困局是很难的,无论从产品结构、创新升级以及迭代等方面,光明乳业都还不太理想。

目前,

光明乳业的主营业务主要为液态奶、其他乳制品、牧业产品和其他。而其中,光明乳业最知名的产品就是低温奶,即 “巴氏杀菌乳”,是采用巴氏杀菌法加工而成的鲜牛奶,一般保质期较短,但保存了绝大部分的营养和口感。

几十年来,光明长期坚守低温奶赛道,可谓是“一招鲜,吃遍天”,在低温奶领域,光明乳业是当之无愧的王者,就连蒙牛、伊利也是自叹不如的。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低温奶也有

一个

十分明显的弊端

由于是鲜牛奶,保质期较短,对运输时长和运输距离都有比较高的要求,因此消费半径就受到了很严重的限制。这也导致了光明乳业的经营范围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过于依赖区域营收,从而也失去了向外快速扩张的机会。

再看伊利和蒙牛就不同,俩家并未在要求高、市场受局限的低温奶赛道与光明多做纠缠,而选择迅速转战常温奶赛道

,并大获成功

,反超光明。

光明眼见失去了布局常温奶的“黄金机会”,又与伊利、蒙牛的差距逐渐拉大,光明乳业只好另辟蹊径。于2009年推出中国常温酸奶首创品牌——莫斯利安。

在莫斯利安面世之初,的确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据悉,莫斯利安面世第一年,销售额就达1.6亿元。一度成为驱动光明乳业营收增长的主要引擎,在2014年其销售收入达到59.6亿元,占总营收的34%。

但随着伊利、蒙牛紧随其后入局常温酸奶市场,分别推出安慕希和纯甄,相比于光明乳业局限的华东市场,蒙牛、伊利强大的全国性销售渠道就显出了巨大的优势。

随着蒙牛、伊利对自家产品辅天盖地的宣传和分发,莫斯利安迅速黯然失色,遭到严重的打击。2019年,莫斯利安零售额跌至50.6亿元,市占率也从2014年的11.7%降至2019年的3.4%,如今,莫斯利安

的市场份额已经被挤压的很小

,光明乳业在常温酸奶领域再被“折翼”。

截至

目前,光明乳业的产品结构仍然十分单一,似乎

还是

逃不出“低温奶”的怪圈。

在乳业独立分析师宋亮看来,依托低温高端化乳品,光明乳业的确取得过不小的成绩。但是随着消费习惯改变,市场上高端产品纷纷开始打折促销,对于光明乳业的高端线收入一定会产生影响,这也是造成其营收净利下滑的主要原因。另外光明乳业的用奶成本要明显比伊利、蒙牛更高,所以与同期市场相比,面对价格战等

市场

竞争,光明乳业的成本压力就会更大。

未来能否迎来新“光明”?

业绩

重压之下,光明乳业也在谋求

新的

生存之路。

光明乳业在财报中披露了2023年的经营计划,

表示

2023年争取实现营业总收入320.5亿元、归母净利润6.8亿元。

据光明乳业公共事务部相关负责人透露,随着2023年消费复苏,在品牌创新的

基础上,光明乳业将在打造费用可控、精准营销的全闭环渠道管理体系;发展全产业链优势;推动线上线下渠道的一体化融合发展等方面发力。

不过,业界对于光明乳业2023年大幅提升业绩持保留看法。“随着今年生产成本、原料成本下降,光明乳业今年的利润有望改善,营收净利整体有望止跌反弹,但是大幅增长的可能性不大。”宋亮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其他乳业巨头

高层稳定

,光明乳业高层

多年来

持续动荡,这也使得光明乳业战略前行方向摇摆不定,经营策略屡屡

变动

,这对公司发展来说无疑是致命的。

2008年,带领光明乳业达到巅峰的王佳芬辞职;2015年,推出了“莫斯利安”常温酸奶

大单品

的郭本恒因贪污腐败落马;2015年8月,张崇建上任,并于三年后辞职;2018年,毫无乳业经验的濮韶华接任,也是于三年后辞职。

2021年10月,光明乳业这艘在乳业江湖里飘摇了近100年的大船交到了光明“老兵”黄黎明的手上。而

黄黎明

这次交出的“成绩单”

并不漂亮

没能

令大众和市场满意

未来已来,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2023年中国乳业会步入一个更高更强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整个行业的整合速度也会加快,头部乳企不断完善自身,中小型乳企也将持续发力

2

023

年,

黄黎

明能

带领光明乳业

破局

行业也在持续关注。

上海光学影像测量机厂家

上海光学影像测量机哪家好

ogp-cnc光学影像测量仪

测量光学仪器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