攒钱达人

【推荐】入乡随俗外资基金本土化势在必行外资设立基金

Rose 0

6月6日,红杉资本宣布,为进一步拥抱本土化策略,红杉将在2024年3月31日前完成欧美、中国、印度/东南亚三大区域各自完全独立,采用不同品牌运营。这意味着,“分家”结束后,红杉资本中国将会作为独立的实体,单独开展业务;而多年来中国市场上外资VC的本土化尝试,也在这里写下一个感叹号:对美元VC们来说,立足中国的创新环境,按中国人逻辑出牌,已是大势所趋。

01

美元,还是人民币?

VC/PE在中国是实打实的舶来品。上世纪九十年代,以IDG、TPG为首的一批美元VC/PE远渡重洋来到中国,在这片如日方升的广袤土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高回报神话,也激励和哺育了一批后起的“中国制造”的创投机构。

在国内创投三十年发展史上,美元基金一度风头无两,美元机构也因此一派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热烈景象。往前三四年看,当时互联网上仍不少声音认为:人民币基金必须向美元基金靠拢,否则无法行稳致远。

然而,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如今,美元基金和人民币基金在国内市场上的地位似乎正在经历一场颠覆。近些年来,

不少美元基金管理人都开始募集双币基金

2016年,光速中国宣布筹备首支人民币基金,升级成为同时拥有已有的美元和新加入的人民币双币种的风投基金。2021年,钟鼎资本成功募集双币基金130亿,源码资本、五源资本募集双币基金规模也在一百三十亿左右,其中源码所募人民币基金总额(70亿)甚至赶超美元基金(10亿)。2022年,蓝驰创投完成新一期双币基金的募集,总规模折合人民币55亿元,这也是蓝驰成立以来最大一期双币基金。

从纯美元到双币种,无论是头部还是中小型机构,也不论本土还是海外机构,人民币基金俨然成了深耕中国的美元投资机构眼中的“必需品”。诸如华平投资、亚赋资本、L Catterton等已经开始募集首支人民币基金,KKR、汉领资本等也在加码对中国的布局。此外,不少美元投资机构也在加码人民币基金的募资,有的机构为了组建团队能给IR开到与投资团队持平的薪酬,也有人民币IR数月都在外出差,甚至跑到小县城去募资。

对于美元投资机构而言,如果要想更好地在中国发展,人民币基金可能已经成为关键的筹码。在一些机构眼中,这不仅关乎自身能否壮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公司的“存亡”。当硬科技和人民币基金成为新的投资时代主题,纯美元机构开始思考自己该何去何从。

对于深耕中国的美元投资机构,募集人民币基金几乎成为了一种必然选择

02

找钱难?花钱也难?

美元机构为何都开始看好人民币基金?这可以从募资、投资两端切入。

就募资端而言,在宏观经济、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当下募集美元基金的难度陡增

。美元LP出资的额度、稳定性都远在人民币LP之上,这曾是不少从业者的共识,也是美元LP一度更受国内GP青睐的原因。然而,进入2023年,不少GP发现从美元LP手上拿钱变难了。在大环境日趋复杂的情况下,不少美元LP都选择了缩减出资预算、以复投为主的保守策略,且复投的额度还可能较之前有所下降。

就市场方面而言,随着美元基金的“大本营”TMT赛道热度下降,硬科技逐渐成为新时代的投资主题。尽管这几年陆续出现了元宇宙、ChatGPT等美元基金扎堆的热点领域,但风口过后,整个市场的投资重点还是向新能源、半导体芯片等产业转移。在这些曾被一些美元LP批评为“不够性感”的领域,美元基金原有的打法不一定适用,人民币基金的策略反而可能更贴合实际,在此类项目的投资上相对会更加顺利。而海外的美元LP由于“看不懂”,也就变得更不敢、不愿意砸钱。

在投资端,美元基金也面临着“有钱没处花”的窘境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三个方面。首先,受到中概股等因素的影响,企业赴美上市渠道受限,这导致很多企业对美元基金进行重新评估。其次,国内对拟上市公司股权实行严格穿透审查,这使得企业在选择投资人时更加审慎,不仅要考虑投资人的资金实力和经验,还要关注投资人背后的LP的背景。再次,科创板的退出、注册制的改革以及北交所的设立,极大地推动了国内资本市场规范向好发展,越来越多的硬科技企业因此更愿意留在国内上市,在融资上也更倾向于选择熟悉国内环境的人民币基金。有的国资国企项目,由于涉及网络数据、国家安全等敏感方面,甚至明确表示不接受美元基金投资。因此,事实上,虽然美元基金确实参与了部分硬科技项目投资,但一些纯外资背景的机构,目前参与国内科技类企业投资的比例还是较低的,大部分美元基金都把火力集中在医疗健康、生物医药、大消费等领域。

募资金额大幅下滑,“想投投不进”,再加上退出渠道不畅,这些因素都给美元基金带来了很大压力。

一场属于所有美元基金的本土化征程,已经迫在眉睫

03

本土化,还是中国化?

再回首看,美元基金的本土化,实际上是一个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的过程,像启明创投等机构,从十几年前就已经开始尝试与中国投资市场的实际接轨。成立于2006年的启明创投早在成立初期就已经深刻地意识到本土化的重要性,一直主张将硅谷式VC与本土创投模式进行融合。

事实上,近两年,外资机构们在加快布局中国市场:

2022年5月,汉领资本获批上海QFLP试点资质,并成为上海首家通过QFLP设立的S基金。

2022年11月,L Catterton完成首支人民币基金10亿元左右的首关,目标规模约20亿元。

2023年1月,亚赋资本宣布设立首支规模为20亿元的人民币基金,并已完成首关。

2023年4月,科勒资本宣布完成“科勒资本私募二级市场第一期人民币基金”的首关,这也是外资机构在中国的第一支人民币S基金。

美元投资机构募人民币基金的步伐正在加快。在政府引导基金占市场份额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不少美元机构看清形势、“抱紧大腿”,调整基金结构,增加人民币基金的份额。越来越多的美元基金认识到,要在中国市场上取得成功,必须深入了解和顺应中国市场的特点和规则。

仅仅进行“本土化”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实现真正的“中国化”

这意味着美元基金需要理解中国市场自身的运作方式、商业文化和投资玩法,与本土合作伙伴建立牢固的信任和合作关系,以更好地适应和把握机遇。

随着中国巨大创新和市场潜力逐渐被挖掘,这个东方国家在全球范围内投资市场上的权重只会逐渐加码。红杉中国的独立,正是讯号之一。

风投的“中国时代”已经到来,投资机构必须紧跟时代潮流,真正融入中国市场,才能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中取得成功

上海光学影像测量机哪家好

flexpoint

自动测量仪公司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