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坚信价值之美四个维度解密建信基金2023年投资策略会建信投资基金
刚刚过去的2022年,在内外部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下,国内资本市场整体承压,A股市场的各大指数均有不同幅度的下跌,上证综指跌幅超过15个百分点,这也让公募基金领域经历了小低谷。
然而,当进入2023年的时候,随着疫情的放开以及一系列政策利好的出台,很多人都在期待今年的市场迎来一波大爆发,大家摩拳擦掌大干一场,把去年失去的拿回来。
不过,进入2023年,公募基金领域的投资前景究竟如何?股市、债市、以及海外市场和指数市场又存在哪些机会呢?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投资2023年的市场,建信基金在1月9日举行了
“坚信 价值之美”2023年投资策略会
。通过这次会议,我们不仅能够看到建信基金对于今年市场大环境的展望,还能领略建信基金在2023年对于公募基金整体的布局方向。
关于这次的策略会,我想用四个维度进行深度提炼,分别是
“权益维度、固收维度、国际维度、指数维度”。
权益维度:A股已到低位,拥抱经济复苏
在权益市场展望环节,虽然2022年的权益市场行情并不乐观,但是进入2023年,随着国内经济的逐渐复苏以及大环境的向好,建信基金的基金经理们对权益市场依然持乐观态度。
被大家称为“火山哥”的
『建信基金权益投资部总经理陶灿』
以宏观环境论证今年的A股市场大概率向好。在他看来,后疫情时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将会逐渐正常化,货币政策也大概率宽松,这对于A股市场来说是一个利好。
此外,陶灿认为目前A股的估值已经处于低位,大部分资产其实很便宜,当市场处于底部盈利区域的时候,有三个方向值得大家关注:
(1)经济复苏背景下大消费的困境反转;(2)房地产行业可能到来的信用修复;(3)符合发展趋势的高端制造业。
『建信基金权益投资部副总经理姜锋』
从宏观环境和A股市场关注要素这两方面进行了阐述。在宏观环境方面,他认为2023年的中国市场宏观环境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概括:
海外流动性拐点、外需回落幅度、疫情。
这其中,随着疫情放开,海外流动性拐点大概率向好的方向转变,外需加速回落的情况有望好转。
而这样的宏观环境如果反映到A股市场上,有几个点是将会被关注的,分别是
消费复苏+房地产信用修复+制造业自主可控
这三个方向。
如果说前面的陶灿和姜锋是以宏观环境引出A股的权益投资市场,那么下面这位基金经理多少带有科学和艺术的气息。
『建信基金权益投资部副总经理邵卓』
在权益投资中主张
“依靠科学性、提升艺术性”。
具体来看,在通过
三个层次
(宏观研究、中观行业研究、个股研究)
以及
五个指标
(市场空间、估值、行业景气度、企业竞争格局、业绩增速以及可跟踪性)
确定了个股之后,邵卓会用
量化分析
让整个投研体系增加科学性,用
历史观的发展趋势和发展规律
增加艺术性。
什么是历史观的发展趋势?比如说,从2021年开始,我们国家就制定了科技创新和制造强国发展大趋势,那么,在这个基础上,邵卓认为2023年这个整体的趋势不会变,科技创新和制造业的相关行业
(信创、半导体、新能源车、新材料)
依然是2023年权益市场的主旋律。
最后一位发言的是
『建信基金权益投资部高级基金经理王东杰』
,作为价值投资者,他一直主张要以合理价格买入优质公司长期持有,也就是所谓的GARP
(价值成长)
策略。在这个基础上,再通过止损复检提高投资胜率,从而降低个股尾部出现的风险。
在这套投研框架下,他认为2023年的
地产行业
和
电动车行业
值得关注,前者作为中国经济重要支柱,在经济复苏以及信用修复的作用下大有可为,后者作为科技创新的主力,成长属性突出。
虽然这四位基金经理分别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是不难发现,他们对于后疫情时代国内经济的复苏以及基本面流动性的向好是同时持乐观态度的,今年的权益市场大概率会更好。
固收维度:宽财政+宽货币呵护经济向上
在固收市场展望环节,
『建信基金固定收益投资部基金经理李峰』
在介绍了建信基金固收部整体情况之后,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享,分别是:
宏观市场、信用市场、固收+市场。
一直以来,建信基金的固收投资实力都是可圈可点,固定收益部的部门内部分成了三个团队:
货币及中短债投资团队、纯债投资团队、固收+投资团队。
这三个团队各有千秋,队员都是精兵强将,投研能力在线,有10只债基在不同的时间段共获得了海通证券15个“五星好评”,受到了机构和客户的认可。
数据来源:海通证券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三季度,建信基金固定收益产品管理总规模达到了
7263亿
,涵盖了纯债、一级债、二级债、信用债、偏债混合等多个细分领域,可以说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固收产业链。
(1)宏观市场
政策面上,李峰认为随着疫情的放开,经济复苏在今年至关重要,这也会带动财政端的持续发力,叠加货币政策大概率维持宽松局面,今年的整体宏观环境还是
以经济增长为主、宽财政+宽货币为辅。
基本面上,李峰认为目前地产的信用风险仍要等待有序出清,即使基本面向好,但是无论是销售还是楼盘开工都需要循序渐进,不足以当作驱动力。相较于地产,他还是看好基建的托底以及消费的上限。
(2)信用市场
李峰认为,2023年的宏观环境与2019和2020年有相似之处,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1、宏观经济节奏都是迈向复苏;
2、宏观政策均从宽货币转向宽信用。
结合这两点,2023年的市场表现应该是介于2019和2020年之间,前期流动性仍然需要为经济恢复保持宽松,超额流动性先走平后逐步收敛至0附近,利率全年呈上行趋势,这样一来,信用债的表现大概率是要优于利率债的。
(3)固收+市场
进入2023年,随着宏观环境的改善以及A股目前的估值低位,我们的经济重新向上的可能性是很高的,这也会直接带动固收+的“+”即权益市场的发展。
所以,在固收+的资产配置上,李峰认为除了标配的债券和可转债之外,可以考虑配置更多股票资产,方向有三个:
1、稳增长背景下的新老基建以及地产;2、短期回调不改长期价值的新能源和医药;3、困境反转的消费和医美。
国际市场维度:美股盈利为王,港股整体向好
提到国际市场,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美股和港股,其实去年的美股行情并不是很好,由于通胀导致的2022年多次加息,让美国10年国债和2年国债出现了极致的倒挂景象,纳斯达克指数2022年全年跌幅为
-33.10%
,甚至比我们的创业板指回调还要彻底。
数据来源:wind;2022.01.03-2022.12.30
不过,在2022年12月最后一次50BP的加息后,无论是专业人士还是市场资金都认为2023的加息将会放缓,美股也已经处于底部区域,无论是估值还是外部因素都已经缓和了,这或许是美股的机会。
(1)美股市场
『建信基金国际投资与业务发展部副总经理李博涵』
表示,如果看纳斯达克指数的话能够发现,历史上纳斯达克指数有过多次超过30%的回调,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此时的美股都具有明显的底部特征。
数据来源:wind
而且,在纳斯达克指数下跌超过了30%之后的一年,会有很大概率触底反弹的,如果我们看上面图中的数据就能知道,最高反弹超过了100%,而2022年全年纳斯达克指数单年度跌幅超过30%,此后的一年会不会触底反弹呢?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如果想要分析美股,那么标普500指数是我们绕不开的,从1940年到现在,标普500的涨幅是
31502.49%
,即使经历了多次美股的大跌,但是依然长牛。
数据来源:wind;1940.2.1-2023.1.05
为什么会是这样?
其实,驱动标普500长牛的核心因素不是估值,也不是股息红利,而是上市
公司盈利的持续增长
也就是
EPS高增速
,标普500指数的成份股盈利增速在大部分时间内是高于同期美国整体经济增速的,这也是美股能够长牛慢牛的根本原因。
所以,当前美股的估值已经处于底部区域,如果今年美联储放缓了加息脚步,通胀情况有所改善的话,那么以标普500为代表的科技创新企业的EPS高增速将会大概率带动美股触底反弹。
(2)港股市场
去年的港股市场我认为可圈可点,虽然前三个季度不尽如人意,但是在四季度,尤其最后2个月,港股强势反弹,恒生指数大涨
33.09%
,恒生科技指数更是反弹了超过
45
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wind;2022.10.31-2022.12.30
那么,对于2023年的港股市场来说,机会是否大于风险?哪些方向值得大家关注?
关于这个问题,
『建信基金国际投资与业务发展部总经理助理程星烨』
认为,2023年的港股市场需要从
基本面
和
资金面
两个方面看待。
基本面上
,内需扩大以及消费恢复是一个大概率事件,这对于港股业绩修复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数据来源:wind;注,数据不代表实际市场未来走势,不当作投资建议
资金面上
,一直以来,恒生指数和美元指数都高度相关,自从去年10月底到现在,恒生指数一路走强,美元指数一路走弱,这会导致海外资金持续流入港股,充实港股的资金池,这个现象很可能持续到上半年,因为下半年可能会受到美联储政策以及人民币汇率的影响而产生变化。
数据来源:wind;2022.10.31-2023.01.05
估值其实不需要多说,因为港股一直以来就是以“低估值”吸引投资者和资金的,这一点不会变,短时间内也变不了。
所以,如果综合来看的话,2023年的港股市场还是有很多机会的,包括
消费复苏和疫情恢复的消费、医药行业;稳增长背景下的基建和金融;以及政策导向下的传媒和教育行业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港股一点风险没有,大家还是要寻找性价比最高的资产,为自己的投资增添胜率。
指数维度:北价值+南成长,指数不仅会买,还要会卖
前面既然聊到了主动投资,那么这几年势头很火的被动投资就不得不说一下了,其实对于被动投资,不少投资者都会面临很多问题,包括
投什么?怎么投?
所以,针对这些问题,建信基金特意派出了三位指数基金经理
(建信中证500指数增强的基金经理叶乐天、建信深证基本面60ETF的基金经理薛玲、建信中证1000指数增强的基金经理赵云煜)
为大家进行答疑解惑,帮助大家在2023年更好的投资指数基金。
我整理了一下,关于指数投资,有三个问题是投资者最关心的:
(1)2023年看好哪个指数?
关于这个问题,三位基金经理分别给出自己的看法:
薛玲
认为,港股市场的恒生科技指数无论是在资金面、政策面还是盈利面,都可以说迎来了大利好。
资金面上
,美联储加息放缓,美元指数走弱,货币紧缩的情况有望得到缓解;
政策面上
,互联网公司的监管环境趋于缓和,这对于科技股业绩和估值的回升修复是个利好;
盈利面上
,恒生科技指数成份股的大部分互联网公司业绩与国内经济、消费直接挂钩,只要经济消费迎来复苏,那么它们的盈利能力大概率不会差。再加上一直以来的低估值,所以今年的恒生科技指数十分值得期待。
对于A股市场来说,薛玲认为受益于消费复苏的价值股,比如地产、消费、医药会有价值修复的过程,值得大家关注。
赵云煜
认为,今年的
沪深300指数
值得大家看好,因为现在的沪深300是一个更为均衡的指数,除了一直的高权重金融外,食品饮料、新能源、医药也各有10%左右的权重。这其中,新能源是值得长期投资的成长行业,而食品饮料和医药在修复过程中也可能会有不错的表现。
叶乐天
看好今年的中证1000指数和中证精工制造指数,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无论是宽松的流动性还是上升的风险偏好都有利于中小市值的行情;其次,当前国家对专精特新和高端制造越来越重视,而中证精工制造指数聚焦于高端制造行业,是看好高端制造的投资者的不错选择。
(2)选择指数增强or被动指数?
对于这个问题,
薛玲
认为不同的市场有不同的配置需求,指数增强的优势在于超额收益,而被动指数的优势在于高确定性。
如果是反弹行情、牛市行情,或者市场交投不活跃的时候,那么被动指数优先
,比如Smartbeta指数,因为这类产品风格更明确,反弹更犀利;
如果是长期投资,那么指数增强优先
,因为超额收益的特点,这类产品通常更适合进行长期投资。
赵云煜
则认为指数增强基金更好,原因有三:
从收益上看
,公募的指数增强基金平均每年跑赢指数的幅度大约在5%~10%之间,跟被动基金相比优势明显;
从覆盖度上看
,虽然被动基金的覆盖率很大,但是难于进行择时,获取超额收益的难度不低,而指数增强基金虽然覆盖率低,但是可以通过增强手段帮助投资者实现收益增长的目标;
从投资形式上看
,这几年不少指数增强ETF的问世让投资者既享受到了便捷的交易方式,也有望获得超额收益,可谓是一举两得。
叶乐天
觉得这这种产品侧重点不同,受众群体也不同。
被动指数
指向性非常强,尤其是行业指数基金,投资者如果看好某个行业,直接就可以通过相关指数一键买入,所以目前市场上热度和资金效应比较大的基本上都是行业指数。
指数增强
需要在大样本下通过数学建模、量化、计算等方式获得通过长期投资来达到预期的增强效果,所以目前的指数增强产品都是宽基指数。
我总结一下叶乐天的想法:
如果你看好中小盘,比如中证500指数、中证1000指数,那么最好选指数增强;如果你看好某个行业,那么最好选被动指数。
(3)如何进行指数投资?
对于这个问题,三位基金经理给出的看法基本上是差不多的,都是告诉大家,要根据指数情况做出正确的投资操作,
如果指数处于下跌的过程中,也就是我们说的微笑曲线的左侧,那么这个时候最好的投资方式就是定投,摊低自己的成本;如果市场处于上涨的过程中,那么最好的投资方式就是一次性买入,增加自己的本金,享受指数上涨带来的利益最大化。
如果大家2023年不知道投资什么领域,如果大家想要在2023年为自己的投资增加胜率,那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建信基金2023年投资策略会的干货,希望能帮到你们~~